城市共好議題

走入永定溪,探尋地方流域生活的願景想像

永定溪位處景美溪的上游,是沿市道106號從石碇前往平溪地區必經的溪流,保有天然原始的流域環境。圖/黃乙軒攝影。
文/林文毓,2021.11.30

從石碇沿著雙菁公路(市道106號)往平溪而行,道路一邊倚著山壁,另一邊則緊鄰深邃的河谷,在道路跨過分水崙之前,這條與公路相伴的清澈溪流,其名為──永定溪。

永定溪為景美溪的上游支流,自雙溪口以東到分水崙前的水系皆屬於永定溪流域的河網。整體流域因低度開發、少有工程干擾,保有天然原始的流域環境,具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在人文方面則留有清代先民拓墾、過往礦業發展脈絡下的相關文史遺跡。

隨著河川管理的思維從過往的工程治理逐漸轉變為對環境品質與生態的重視,相關部門更加著力於對流域整體環境與文化的理解,以便與地方達成河川經營管理的願景共識。永定溪保有的自然生態以及歷史脈絡,都是值得探尋的水環境文化,也是在地願景發展的基礎。

|永定溪背景概述

永定溪流域範圍全境皆隸屬於石碇的行政轄區,涵蓋區內的隆盛、中民、光明、永定及豐田等里,當地聚落受山區及河谷地形限制,多呈現散居的形式,僅在沿永定溪主流兩岸的排寮、石碇子埔、番子坑、大溪墘等區域有較密集的聚落。

在自然環境方面,永定溪因先天地形限制了河流兩岸腹地的發展,山區仍保有大面積原始森林,另一方面,民國93年該流域被公告為「景美溪上游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同年起地方政府實施封溪護漁政策,在各項法規政策的執行下,讓永定溪保有清澈的水質以及豐富的流域生態。

在人文歷史發展方面,本區自清代起就有漢人移入進行開墾,過往因應山區人力挑運物資往來的需求而發展出多條步道路徑(保甲路),至今仍可見到光緒年間遺留下來的土地公廟與石碑。日治時期,永定溪因發現煤礦露頭,開啟當地相關採煤產業的發展,民國50年代礦業最盛時期於中民、永定、光明里等區域都有煤礦開採事業,發展出的礦業聚落曾形成一片熱鬧的光景,現今在永定溪沿線仍可見到部分礦坑、除煤槽的遺跡。

然而在民國60年代後台灣煤礦業逐漸走向沒落,山區發展有限,停礦後當地居民多至台北都會地區謀生,造成人口外流與老化的問題,而許多在地珍貴的流域記憶可能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被淡忘。

|共構流域發展願景:永定溪願景工作坊

為了挖掘出永定溪流域的生活記憶、探尋當地的環境生態與人文特色,並以此活化民眾對永定溪流域環境發展的關注,進而讓永定溪的河川管理能夠落實環境永續發展及維護生態環境的目標,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與景澤創意有限公司在110年度一同辦理了兩場「永定溪願景工作坊」,藉此了解民間團體與當地居民對於永定溪的願景想像,期望公私協力共構出永定溪未來的方向。

在兩場次的願景工作坊中,與會者包含了在地居民、鄰近學校及環境教育團體的成員,透過在地期望與外部想像激盪出更多願景可能性。在討論過程中,自然與人文相關資源的盤點一再被提及,民眾也期望結合在地資源及河川教育觀念,推動各項願景行動。

透過永定溪願景工作坊的討論,逐步探尋出地方流域生活的想像。圖/景澤創意提供。

藉由意見的分享與聚焦,工作坊的討論逐步收斂到「三生綠色旅遊」、「生態調查資源」、「文史教育資源」、「生態步道工程」等四項議題,從中凝聚出永定溪的願景發展方向。從「生活、生態、生產」的三生願景出發,設想各項資源的串接,連結到生態調查及文史教育,盤點出可執行的具體行動及流域地方特色,並將這些最具在地自然與人文資源特色的點位串接,建構一段最能代表永定溪的生態步道,期望這一系列的構想能成為綠色旅遊發展的基礎,讓更多人親近並關心永定溪流域,也藉此帶起地方的活力。

「永定溪願景工作坊」建構起一個民眾對流域發展想像的雛型,而願景的落實還需要串連起各個關心永定溪的單位與民眾,透過適當的公私協力交流平台,一同找回在地流域生活記憶,抓住流域環境的自然與人文價值,梳理出地方願景的具體前進方向,讓流域環境能永續發展。

共構永定溪美好流域的發展願景平台,串連關心地方流域事務的群體及個人。圖/景澤創意提供。

|作者

林文毓

努力走出舒適圈,嘗試新事物,喜歡走入山林接觸自然,思考人地互動關係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