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生態筆記

光環境友善措施——我們的夜晚也可以充滿魔法

aquatica ficta

撰稿、攝影/阮韞澈

繪圖/蕭伊彣

編輯/大浪聚編輯部,2024.05

 

夜幕低垂,城市的街道熠熠生輝,萬家燈火照亮了黑暗的天空!然而,在這燦爛的光芒背後,隱藏著對生態環境不可忽視的威脅。夜間的人造光源,如街燈、車燈和廣告燈,正逐漸改變我們及周遭生物的夜生活⋯⋯

夜間人造光源(artificial light at night, ALAN)是指依賴電力延長太陽光照時間的照明設施。對於人類文明而言,它是一項重要的發明,讓夜晚也能燈火通明,增加了人們的活動時間,為生活帶來許多便利性。然而,許多生物仰賴曬太陽調節體溫或調控作息,例如:植物的開花週期、昆蟲的趨光性,這些自然生態系統的現象可能因大量的光源受到負面影響,例如原本應該在秋、冬夜晚閃耀光芒的螢火蟲,也在人為光污染(註1)下受到嚴重影響。

|閃耀夜空的小精靈,臺灣螢火蟲

臺灣目前現存的螢火蟲約有五十多種2,每年春、秋兩季是數量最多的季節。無論是雄性還是雌性,螢火蟲都會發出閃爍的光芒,具有溝通與求偶功能,而幼蟲時期發出的光芒主要為警戒作用,可以藉由不同的發光頻率和顏色來辨認它們的種類。因為其光芒非常微弱,只要有一點人為光害,就會將螢火蟲所發出的光芒覆蓋。 螢火蟲除了提供觀光遊憩和美感價值外,也是重要的環境指標生物。根據生長環境的不同,螢火蟲可分為「陸生」和「水生」兩類。水生螢火蟲對於環境和水質的要求十分嚴格,是乾淨水源環境的指標生物。一旦受到農藥或除草劑的汙染,不僅會導致幼蟲無法存活,還可能使牠們的主要食物來源——螺貝類的數量減少,導致螢火蟲當地族群滅絕。因此,除了人造光源的影響外,低開發的乾淨水源也是保育螢火蟲的重要條件之一。
dsc 0644

美麗的螢火蟲猶如一幅閃爍的星空

當光源擾動生物節律,影響生態系

近年來,許多研究發現,夜間人造光源不僅會覆蓋住螢火蟲的光線,還可能對其他夜間生物造成生理狀態、行為反應上的影響,擾動其生物節律(註2),導致生態系統受光源影響而產生轉變,長期下來甚至會導致個體出現生存危機。例如,根據海洋保育署第40屆國際海龜研討會(ISTS40)報告顯示4,每年五到十月本應是海龜產卵的季節,卻可能因人造光源受到干擾而遠離沙灘,導致孵化的小海龜無法靠著月亮和星星在海洋上反射的光線找到海洋的方向,增加被捕食的風險6 西元二〇一九年,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的楊恩誠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3,臺灣水生螢火蟲黃緣螢 (Aquatica ficta) 可能受到光源影響而改變基因表現以及生理反應,導致幼蟲發育、代謝和激素等功能下降,影響存活率;而扁螢屬(Lamprigera) 螢火蟲的幼蟲在夜間進行獵捕時會避開光亮處,如果暴露在人造光源下則會受到干擾而停止活動7

打造光環境友善措施,守護人與生態和諧共存的可能

隨著夜間人造光源對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的案例日益增加,夜間人造光源的管理也逐漸成為各地政府在棲地營造與環境管理的重要參考因素,讓照明設計也能友善環境,像是採用減光燈罩或不同波段來降低光害,減少夜間人造光源可能造成的潛在生態干擾。 為了減少夜間人造光源對動、植物生長周期的影響,長期致力於友善光環境推廣的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占地約八公頃,蒐羅了多達兩千種植物的臺北植物園攜手合作,於西元二〇二三年推動「光植物計畫」1。全面降低步道旁路燈的高度,並重新設計燈具,改以照射地面為主的矮燈,來改善臺北植物園內部照明設施,提供園內夜行性生物所需的低光害環境,期盼在兼顧生態友善的同時,提供遊客一段光害較少、舒適的夜間廊道。 除了打造與環境和諧共存的友善空間,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也委託景澤創意團隊協助環境教育方案的執行,藉由環境教育遊戲,讓參與者理解什麼是光污染,並親身體驗人造光源對於夜間生物生存空間的擠壓,透過遊戲和討論的方式增加對議題的關注,培養環境意識和責任感。
pasted image 0 (2)

景澤創意團隊在臺北植物園進行植光計畫的教育推廣活動

螢火蟲以在夜空中星光輝映的身影深受人們喜愛,卻因環境破壞和光污染無法進行繁殖快速消亡,變得愈來愈難見到。若想在生活中再看見它們,除了在夜間賞螢時盡量使用低光照的手電筒,只照腳下的路面之外,低汙染、擁有乾淨水源的環境也是螢火蟲的必要生存條件,因此,增加對環境保育的支持、理解人造光源對夜間環境造成的影響,都是我們個人就可以努力做到的。

pasted image 0 (3)

增加環境保育的支持、理解人造光源造成的影響,是個人努力可以做到的

  • 註1:光污染(Light pollution),又稱為光害,指對健康有害和浪費能源的光線,是人類過度使用照明系統而產生的環境問題,同時也對動植物的自然生活規律造成影響,受影響的生物可能會混淆晝夜,使得其活動能力出現問題。
  • 註2:生物節律(biological rhythm),意指生物體內可能具有週期性的生物波動,此生物波動會對應並回應週期性的環境變化5

資料來源

  • 中強光電藝術基金會。https://www.coretronicart.org.tw/Info/20428。最後閱覽日期:2024/04/07。
  • 翁儷芯。農業部。農政與農情,101年4月(第238期)
  • 陳韻如, 曾德維, 姜安蓉, 吳加雄, 蕭忠義, 唐欣潔, … & 楊恩誠. (2018). 人工光源對黃緣螢幼蟲基因表現之影響. 台灣昆蟲, 38(2), 63-72.
  • Arthur, K. (2020, April). National Light Pollution Guidelines for Wildlife-Including marine turtles, seabirds and migratory. CMS: 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s.
  • Britannica。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biological-rhythm。最後閱覽日期 : 2024/05/30。
  • Sanders, D., Frago, E., Kehoe, R., Patterson, C., & Gaston, K. J. (2021). A meta-analysis of biological impacts of artificial light at night.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5(1), 74-81.
  • Mbugua, S. W., Wong, C. H., & Ratnayeke, S. (2020). Effects of artificial light on the larvae of the firefly Lamprigera sp. in an urban city park, Peninsular Malaysia. Journal of Asia-Pacific Entomology, 23(1), 82-85.

|作者

熱愛自然環境、喜歡動物,期望藉由教育讓人類與環境共存續。

|繪者

畫畫、聽音樂、觀察,用自己的風格轉譯世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