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筆記議題

三峽河生態探索:尋鳥攝影趣

三峽河為三峽地區的母親河,孕育在地自然生態與地方人文之美。圖/景澤創意提供。

文/陳亭彣 、陳柏宏,2021.11.30

|由孩子自主探索的生態觀察

人們常說,孩童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和大人是不一樣的。如果能從孩子們的眼睛來觀察大自然裡的萬物,那會是什麼樣子?在11月20日,由水利署第十河川局主辦、三峽成福國小協辦的三峽河主題活動「三峽河生態探索:尋鳥攝影趣」就提供了這樣的機會——教導國小學童如何操作相機,引導他們自由探索河畔環境,並自行拍下所觀察到的鳥類。三峽河流經繁榮的三峽老街鬧區,交通可及性高,不管是自行駕車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都相當容易到達,是親子家庭不消大老遠跑到郊區就可以觀賞到豐富鳥類生態的地方。

活動當天先發放數位類單眼相機給小朋友,並由成福國小的教導主任謝基煌老師來為小朋友示範如何使用相機,簡單介紹觀察鳥類的技巧及方法。參與活動的小朋友中,不乏第一次拿到類單眼相機的孩子,有的小心翼翼又好奇地摸索機身各個按鈕,有的則舉起鏡頭對著爸爸媽媽試著對焦、按下快門。

剛拿到相機的小朋友與媽媽一起研究相機的操作方式
孩子們認真地跟著謝基煌主任學習鳥類攝影知識

為了鼓勵並引導小朋友以不同的視角來觀察鳥類,活動設定了許多鳥類拍攝小任務,包含拍下停留於指定環境(如:河面上、樹上或建築上)、具有特定外觀(如:身體有黑色羽毛)、或是飛翔中的鳥兒等等限制條件。

講解完基本知識後,迫不及待的親子們就迅速移動到當天活動的主場地——三峽河,開始孩子們的探索之旅。在三小時的三峽河岸自主觀察期間,前台北鳥會總幹事何一先老師也不時在一旁講解鳥類調查技巧,生動解釋如何辨識出沒在三峽河的各種鳥類。孩子們各個興奮地在三峽河的親水步道上跑跳,有的拿著相機對準石塊上的鳥類按下快門,有的睜大眼睛盯著河面與岸邊草叢搜索可能的漏網之鳥,有的則坐在親水階梯上,你一言我一語地相互分享自己拍到了哪些鳥類。

何一先老師為孩子們解說三峽河中的鳥類及其辨識特徵
孩子的視線全神貫注在觀景窗內的三峽河鳥類
家長也不時協助小朋友操作相機,為的就是希望在這個特別的鳥類探索活動留下寶貴的影像紀錄。其中,活動小任務因為包含拍下鳥類飛翔的畫面,也刺激許多小朋友挑戰拍攝處於飛翔狀態的鳥兒。透過這次活動,讓大人小孩都能細細品味三峽河豐富多樣的生態,尋找各式各樣的鳥類。
家長協助孩子正確地對準鳥兒拍攝

|藉由學童攝影作品帶入鳥類辨識

結束了戶外拍攝活動後,孩子們繳回存有自己所拍照片的記憶卡,裡面充滿豐碩的成果。全部小朋友都完成了指定拍攝小任務,不僅記錄下陸域與水域的鳥類,也捕捉到了鳥兒展翅飛翔的身影。

下午的室內課程中,何一先老師藉著一張張孩子們的攝影作品,向大家介紹三峽河常見鳥類的外觀特徵,以及許多有趣的鳥類知識,孩子與大人們也踴躍地回應何老師在中間提出的小問題。

何一先老師利用孩子們當日所拍攝的作品來介紹三峽河的常見鳥類
小朋友們專心聆聽何一先老師授課

|小小生態攝影師的任務成果評選

在當天活動的尾聲,進行了攝影作品評選的頒獎橋段,每個孩子都因為拍下了精彩的鳥類照片而贏得至少一個獎項。其中部分小朋友更拍攝多達20種鳥類,包括保育類的八哥及紅尾伯勞;冬候鳥的高蹺鴴、磯鷸、白腰草鷸及鷹斑鷸等,成果相當豐碩。最後由第十河川局規劃課課長葉兆彬、第十河川局工程司江致賢、何一先老師及景澤創意環境管理組副理陳柏宏為得獎者們頒發獎狀與獎品,每一位孩子都得到一本鳥類圖鑑及第十河川局提供的許多小獎品,帶著獎勵滿載而歸,更重要的是,也帶回了他們自己親手拍下的珍貴照片。

當然,這一天在三峽河所感受到的豐富生命力,或許是孩子們最難得且有意義的收穫。

滿懷成果的孩子們

|作者

人類很渺小,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卻很龐大;希望自己的棉薄之力,能成為幫助人類與大自然達成和解的力量之一

喜愛自然生態環境,曾任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助理、生態公司動物調查員,持續在環境管理議題中盡己之力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