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度的十河局轄區流域環境公私協力輔導計畫延續相關成果,邀請更多單位及民眾一同加入關心河川事務,持續聚焦討論三峽河的「教育、生態、平台、工程」等相關議題,從各個面向思考如何延續關注河川的能量。
在河川教育方面,民眾提出以永續與整合為目標,從幼兒親子教育到社會成人教育,盤點現有三峽地區從國小到大學各個學校在地相關特色課程資源,希望與三峽河環境教育資源進行相互整合、串連,期待未來能朝向跨學齡的合作邁進,讓河川教育廣為擴散。
關於河川生態議題的討論,居民認為可以結合教育能量,透過教師研習培訓地方生態調查種子;將現階段累積的鳥類生態調查資料彙整,規劃進一步的調查內容,以利資料運用分析,討論更多層面的環境問題;未來也能將生態資料轉化為親民的成果,讓更多人一同關注三峽河生態。
民眾最為關心的工程議題則是長福橋的改建,透過多次線上及線下的討論,居民都希望橋梁的改建、設計與周邊營造等方面,應由「人本」出發,於意象上選用符合在地文化及生態的元素,也期望建立相關資訊公開平台,提供民眾與工程單位對話的管道,經由相互溝通與理解的過程,找尋最符合需求的工程設計。
無論是河川教育、生態或工程議題,都需要有適宜的「平台」促成相關討論或資訊分享,而平台運作與維繫則仰賴定期交流,除了藉此累積三峽河在地知識和情感,也能逐步發展軟性的組織架構分工模式,進而更多在地夥伴加入,與公部門協力合作。
「三峽河願景工作坊」以平台的建構為目標,透過一次次的河川議題討論,逐步搭建起在地居民與公部門對話的橋樑,除了增加民眾對河川事務的參與,也藉此促進大眾對於河川生態環境及工程的理解,進而讓地方居民與公部門能夠一同勾勒、凝聚並延續公私協力守護河川的願景及行動,讓河川走向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