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店市志》記錄,早期醫療資源和交通運輸尚未普及之際,民眾主要仰賴「寄藥包」的簡便醫療服務,由銷售員向藥廠批發成藥,並定期至各家戶投放藥包,再依照實際使用數量來結帳與補貨。直到西醫觀念深植,加上藥房林立,寄藥包逐漸走入歷史,人們改以向藥房直接拿藥,但醫院仍屬於較高級的治療服務,除非遇到重大傷病,才會選擇前往醫院就診。
煤礦業為舊時新店地區重要產業之一,由於薪資較其他工作來得高,因此吸引不少新店居民從事該行業,然而高薪資背後伴隨著高風險,礦坑傷亡事件頻傳。和美煤礦經營者林秀卿與妻子林蔡美玉認為新店地區礦工醫療資源匱乏,因此決定興建醫院——陳外科醫院,並由他們的女婿陳昌梯醫師負責醫療服務,遂陳外科醫院於民國47年4月11日正式開業。
陳外科醫院設立於廣明街(今為光明街),其地理位置良好,不僅鄰近碧潭河畔和萬新鐵路新店站,在當時醫院對面還設有公路局新店站,可說是水運、鐵路與公路的重要節點。因此服務範圍擴及新店溪流域,包括新店、烏來與坪林等地區,不僅佔據當時新店溪流域的醫療中心地位,更是見證了新店地區發展的重要角色。
據陳國超先生所述,新店地區有許多礦坑,其中包括他的外公所經營之事業——和美煤礦,這
些礦坑的工人們都會前往陳外科醫院就醫,這些新店礦工是創立初期的主要服務對象與收入來源,也因此讓陳外科醫院較其他醫院的生產力來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