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域見・走讀專欄】大墓公與古戰場

編輯/周景嵐 2023.07  照片/陳佳綾

|【跟著輕軌,走進安坑】

輕軌建成,讓安坑地區不再只能靠自行駕車與公車抵達。對於外地人而言,交通便利性的提高,也讓我們更能有機會接觸到當地文化歷史。

今天這趟旅程,正是由家族在安坑深耕多年,自小便耳濡目染當地文化的地方文史工作者、暗坑工作室的創辦人—吳柏瑋老師,帶領我們走入當地,看見文化、體驗文化。

|一批毫不起眼的房子—安溪寮

由安康站開始的旅程,自行車前進一段路後吳老師便止住前行「那排房子,是戰後最早蓋起來的一批房子哦。」吳老師指的那一排建築,在不知道的人眼中絕對看起來毫無特點。老師也補充說明,此地名為安溪寮,那一排房子正是由臺灣著名的移墾家族—武功周家所有。

活動的一開始就讓人預見這趟旅程,吳柏瑋老師帶我們看見的將不只是我們用肉眼一瞥、或上網查資料就能看出的故事。是真正在這地方生活的人們,才講得出的,真實的故事。

|水圳裡的時光與生態—合併的圳道

臺灣以農立國,水圳自是重要的命脈。一條水圳養大了流域中的大小人們、豐滿了許多移墾家族,成就了臺灣的未來。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將新店溪流域一帶的水圳「永豐圳」和「安坑圳」合併管理,合稱「永豐圳」。

安坑地區處處可見的溪流,幾乎都曾是圳道的一部分,而污染較少的一部分,都可見生態的多元。「這裡平常會有番鴨喔!」前往下個介紹點的路途中,吳老師不時分享一些見聞與回憶,讓我們感受到安坑身處都市,卻又有別於都市的小亮點。

除了這些路程中的小故事,吳老師也帶我們停靠在了一小塊蔬果田旁邊,並帶領著大家穿梭走進。為何會說穿梭走進呢?因為所謂的蔬果田可不只有地上種的,還有許多掛在棚架上的,甚至還有竹子!前面這些對於都市人而言已非尋常體驗,但更有趣的是接續著出現在眼前的竟是一座小獨木橋,一行人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走過橋面後,吳老師介紹:「這是清朝時期的永豐圳古圳道,以前的圳道不是水泥蓋的,所以為了防止土石掉落,會在旁邊種竹林。」

在眾人眼前的,是永豐圳唯一一段經過百年時光仍完好存在的圳道,我們看著它,感受時光推流到過去。但一轉頭,又再走回了屬於我們的現代。

|難以追溯的信仰—永吉宮

無論過去或是現代,每到一個地方,通常最快速了解地方的方法就是去看當地的信仰中心,而之於臺灣,要看的便是各地的廟宇。然而許多廟宇興建已久,當初神明為何會被請到一地,卻也是眾說紛紜,難以追溯了。

在下城這個地方,在地居民的信仰中心之一是—永吉宮。1969年建成的永吉宮請的神明是五府千歲,而五府千歲主要的恭奉地是南部區域。在地人為何會恭奉南部神明?此題連熟悉地方的吳老師也無法回答,因為連廟方自己也不清楚了。

由此我們更能看出,一地的文化要被保存,任何時候都不能輕忽,更不能只仰賴一個人去做紀錄推廣。需要社會上的每一位大眾,都去重視、去參與。

|下城裡五分鐘的他—陳英明先生

參與帶來重視、重視帶來參與,兩者之間相輔相成。這趟行程,不只帶我們以聽、以走來參與,也帶我們以手作來參與這場文化編織記憶。

下城的命名,來自其地勢較低的環境,以及以往用竹林來防衛,形成竹塹城的概念。而這裡的牆面,由許多磚雕藝術進行裝飾,行於其間,頗有古色古香的氛圍。

最後一站,吳老師帶我們來到下城地區編織藝術家—陳英明老師的住宅,體驗親手用打包帶編織飾品。

70多歲的陳英明老師不只精通打包帶編織、鋁罐藝術品製作,也是安坑刑場的見證人。體驗活動開始前,陳老師先讓大家猜他做同一個飾品要花多久時間「半小時嗎?」老師搖頭「十五分鐘?」大家接著猜「再少。」老師又搖頭。最後謎底揭曉,老師只需要五分鐘就能完成!體驗活動開始後,才看出這個五分鐘的時間,是源自數十年的累積功力才能做到。

|行走在地,保存記憶

實際接觸到當地文化,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保存的價值。文章初段提到輕軌建成,讓大眾更有機會認識安坑。可惜的是,安坑輕軌各站的名稱卻未選用古地名,放棄了一個讓在地歷史文化被記憶最好的方式。所幸安坑目前仍保有許多物質與非物質形態的文化,宮廟、水圳,乃至磚雕、打包帶的編織技術,都還在當地存在著。也藉由當地文史工作者的努力,讓這些文化更能被看見,也藉由被看見,得以被重視。

註釋:

武功周:原為蘇姓,後歷經朝代更替家族遷移,落居於泉州府安溪縣後改姓氏為周。清朝嘉慶年間因感家鄉耕地有限,故派幾名子弟來臺開墾,後子弟在臺以農耕經商致富,並收購大量土地,曾擁有臺北近二分之一的土地。

參考資料:

新店文史館

https://reurl.cc/Ovo4DD

新店區公所

https://reurl.cc/01eXnx

周氏世系及周百萬傳記

https://reurl.cc/ZWobEa

暗坑工作室

https://reurl.cc/51N8oq



|作者

周景嵐

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說故事,現在練習寫故事。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