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新訊永續環境 羅力導演 綠島專題報導 文 / 李宗錡,2022.04.29 「當乘風破浪已成過往,可曾有人在意乘載著經濟發展的船隻沉睡何處?當船隻的安息正壓迫著海洋生物的棲身之地,誰來傾聽牠們的痛苦悲鳴?」綠島的生態隨著近年來觀光的迅速發展,濫捕與沉船造成沿岸的珊瑚礁生態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困境,羅力導演藉由《綠島新視界》為當地的生態發聲,透過拍攝紀錄片的手法,喚起人們對海洋議題的注意。 |兩艘貨輪的沉沒 致使珊瑚礁永久的沉默 紀錄片中兩艘在綠島的沉船畢卡索號以及宏都拉斯的祥運輸,當時皆被視為人工漁礁而並未處理,在與當地漁民蔡居福船長的實地走訪下,才發現那些殘碎不堪的船隻碎片壓得珊瑚礁不堪負荷,生鏽的鐵灰覆蓋於表面,對於珊瑚礁更是致命的存在,一片混濁的海域頓時了無生機。 羅力導演帶著這部紀錄片四處奔走,終於2005年7月取得荒野保護協會協助,確立了臺灣海洋問題亟需被重視的共同目標—清除海洋廢棄物「沉船」以及將紀錄片製作成教材,希望透過影響政策來改變現況,經過一年多的討論及合作下,終於成功爭取在立法院公開發布紀錄片。 紀錄片發布後,又通過數月與政府討論,方才發現臺灣對於海洋的管理並沒有完整的法律規範,亦無清楚的權責劃分,目標難以執行,於是再隔一月後,偕同當時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鄭明修博士對阿瑪斯號的研究報告,一併向時任交通部長郭瑤琪提報,以先清除綠島龜彎沈船為研究範例並追蹤執行,歷時一年多終在2006年年底獲得撥款650萬元,終於,沉睡已久的祥運輸號得以重見天日,此次案例也成為往後海底生態恢復情形與管理規定修正的參照。 |獲頒福特環保獎首獎 2009年,羅力導演再次回到龜灣,從前的珊瑚墳場已在三年的修養下日漸茁壯,軟珊瑚、石珊瑚相互交映,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正是羅力導演默默用鏡頭耕耘的成果,那沉睡海底多年的船骸、深受船骸所擾的珊瑚,透過紀錄片的形式才能被大眾察覺,羅力導演透過紀錄片開啟了人們對海洋的重視,《綠島新視界》亦因此拿下福特環保獎首獎。 |參考資料 專訪紀錄片創作者/海洋教育推廣者羅力身體力行,回應海洋的召喚《綠島新視界》紀錄片沉船海報(羅力修正) |作者 李宗錡 在字句中迷路的文組大男孩,隨手撿起身邊的文字為熱愛的自然盡一份心。 相關文章 全球暴雨洪災日益頻繁,氣候緊急下的應變與課題【辛丑年—跨出舒適圈的12項綠色改變】今晚我想來點,自家蔬食料理!【辛丑年—跨出舒適圈的12項綠色改變】 正月. 改變,從主動理解開始 FacebookTweet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