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真人圖書館】大漢溪沿岸的人文風景:洪健榮帶看海山發展歷史

洪健榮主任在臺北記憶倉庫《山林記憶-編織之島》系列講座,分享「大河相連─海山堡」主題。圖 / 臺北記憶倉庫提供

文/Dana Chen,2021.07.06

說到北臺灣的海山地區,你會想到哪些地方?位於板橋的海山?還是土城、三鶯地區的海山?在過去的行政規劃上,這些答案都正確,因為海山地區歷經不同時期的整併,因此前後曾納入不同地域。而這個沿著淡水河接續到大漢溪中上游地區的沿岸城鎮,因為產業發展、族群來去,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在過去也深刻地牽動大臺北的發展史。

延續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曾因水路交通,在臺北發展起樟腦、茶葉和木材等產業,臺北記憶倉庫《山林記憶-編織之島》系列講座中,邀來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的洪健榮主任分享「大河相連─海山堡」,帶領大家從海山地區的產業、族群發展,觀看其在大臺北歷史上的特殊定位。

延伸閱讀:【真人圖書館】當殖民產業進入家園:鄭安睎領讀殖民經濟下烏來泰雅族的歷史印記

│海山地區在哪裡?

海山地區各時期有不同的地域劃分,狹義上的海山,指清代位在三鶯地區的海山庄,包含鶯歌、樹林、三峽到大溪;廣義的海山,在清代的行政區為海山堡,範圍從新莊的海山口到大漢溪的中上游兩岸。而「現在所說的海山學,研究的地域就是大漢溪沿岸的三峽、鶯歌、樹林、土城、板橋、中和和永和等地區。」洪老師說道。

至於海山一詞如何出現?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目前仍眾說紛紜,《台灣地名研究》中提及是遷徙到臺灣的福州人移用家鄉海山島的地名,臺灣學者則認為與殖民時期西班牙語「野雞」的發音「fai-san」有關,或是大漢溪下游滔滔大水和山勢相互倚靠而得名,另外還有認為和原住民語「地中央」一詞發音「ha-st」相關,或指三峽、鶯歌兩地統稱之意,分別取三角湧、鶯歌石山的意涵。

「我比較傾向的,是地形、地貌的關聯之外,它有可能是一種音譯,」洪老師分析,「海山周邊的很多地名,基本上都跟原住民語有關,例如秀朗、板橋和新莊,可能都是透過音的轉譯而來。」

|歷史上的海山地域

如同歷史上重要的古文明因著河水沿岸而生,海山地區也曾憑藉大漢溪的水上運輸,加速沿岸地區的發展。在乾隆年間,隸屬海山庄的「海山口」(現今新莊),因為是出入三峽、鶯歌的起點,在軍事、水運交通上具有重要地位,於是成為臺北最繁榮的商業區。「所有道路、所有商業機能都在這個地方會合,房子規模非常的大。」洪老師說。

後來海山庄升為海山堡,轄下有十七區,包含鶯歌石庄、三角湧庄等,並且與有板橋林家的擺接堡(即今板橋、中和、永和、土城區),各自成為大漢溪左右兩側的重要發展地區,行政區域的地位也隨之提升。1860年臺灣開港通商後,帶動了樟腦和茶葉的貿易,讓海山地區的貿易活動更為頻繁,「當時生產茶葉的三角湧,甚至比當時經營樟腦事業的林家所在地─板橋更為繁榮。」洪老師補充道。直到日治時期臺北州設立時,海山改為郡,範圍已涵括現今三峽、鶯歌、樹林、土城、板橋、中和及永和等地,到戰後初期則改為海山區,「1947年作為行政區域的海山,就開始成為一個歷史名詞。」洪老師說。

如今海山兩個字,以里名、路名、學校機關和車站名稱出現在新莊、板橋一帶,土城、三峽的海山礦坑及出自三峽的海山龍井茶等,也都見證了海山在臺北地區的發展,「很多文化在這個區域裡面,還是會被看到,雖然它(海山)現在只是一個名詞,但大家對海山的歷史沿革、族群發展有一些掌握的話,其實還是可以發現文化的軌跡、時代的轉變。」洪老師說。

1937年台灣總督府的海山郡管內圖。圖 / Wikimedia

|多元族群文化的匯聚

原住民、漢人在海山地區的活動,至今仍留有豐富的文化蹤跡,從中也能觀察出地域發展的過程。像是平埔族的凱達格蘭族,在海山地區曾有武朥灣社、擺接社、秀朗社、龜崙社和霄裡社等聚落,並在漢人進入拓墾時,與之進行土地收租的往來,「現在(三峽)祖師廟後面,就是當年平埔族收租的地方,後來漢化,慢慢變成是漢人信仰的地方。」洪老師補充。又如板橋承德宮,裡面除了祭祀土地公之外,還保有平埔族武朥灣社的祖先牌位。

過去漢人為了增加拓墾範圍,逐漸改變原住民的生活地區,「乾隆時期北臺灣的漢人移民潮,影響新莊街、海山庄的形成,連擺接社也變成漢人的擺街庄,所以漢人勢力就導致原住民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

現在若是觀察清代地圖的行政區域,可以發現漢人沿著大漢溪向中上游拓墾的足跡,但特別的是,當時漢人的開墾路線卻未進入三峽,原因是當地設有隘口管理泰雅族、賽夏族和漢人的往來,如此也顯見,族群為了生存曾在海山地區發生的競爭歷史。

|大臺北的黃金經濟區

「1933年,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跟三峽的茶、木材、米粉、煤碳等等,創造出海山的經濟黃金地區。」洪老師說,以茶為例,日治時期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在三峽設置大豹溪製茶廠,生產日東紅茶,享譽東南亞一帶,地點就在現在大板根森林遊樂區的所在位置,這裡過去也是泰雅族大豹社總社。

另外鶯歌、三峽因為蘊藏豐富煤炭,曾在日治期間鋪設輕便鐵道,並運用臺車將煤炭送到鶯歌火車站,接著轉運到全臺各地,「這也是為什麼鶯歌在1940年代會快速興起,因為它是產業的集散地。」洪老師說,「

那時候三峽、鶯歌的發展不遜於板橋、臺北市區,就連大稻埕的興起,也是因為集散海山地區的茶葉和樟腦等物資,所以這裡是有重大影響力的經濟地區。」

臺北記憶倉庫《山林記憶-編織之島》展覽中,模擬日治期間用臺車,將煤炭透過輕便鐵道送到鶯歌火車站的情形。圖 / 臺北記憶倉庫提供

沿著大漢溪流域分布的海山地區,在歷史上因族群互動、產業經營和文化發展,形成可以互動連結,也具有各自獨特個性的地方,「就大臺北的規模來看,在臺北市之外的另外一個核心,就在海山地區。」洪老師說。如今海山地區雖然已不是臺北的精華區,但在歷史積澱下形成的人文風景,卻成為認識族群活動、產業發展的最好史料。

【臺北記憶倉庫】

原名為「舊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北門倉庫」,興建於日本時代的紅磚造建築,見證商貿運輸從水路轉向陸運的歷程。2016年以遷移保存與異地重組的方式向東搬遷51公尺,2018年正式對外以「記憶倉庫」為核心概念重新亮相。展館以山林資源與物產貿易為主題,以流域與城市發展脈絡為故事,透過上中下游的空間演變述說土地上的人們如何使用、創造資源的歷程,同時創造多元觀點對話平臺。

官網:taipeiinfohub.com.tw
FB:臺北記憶倉庫

【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

官網:http://haishan.ntpu.edu.tw/index/

|作者

喜歡親臨事件現場,體驗人文風土,並用文字傳遞感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