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辛丑年—跨出舒適圈的12項綠色改變】伍月. 用挑食,保護我們的海洋生物

圖/蕭伊彣繪製

臺灣是海島國家,桌上餐餐有魚蝦料理,是再尋常不過的生活風景,加上近年提倡健康飲食,不少人也從大量食用紅肉,改為攝取魚肉的優質蛋白質。但是,你知道不少魚類正面臨數量銳減的命運嗎?先不說海鮮盛宴裡的黑鮪魚、野生龍蝦等知名海鮮,在日常餐桌上常出現的魩仔魚、馬頭魚等,也都面臨了大量減少的窘境。

根據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在《臺灣海鮮選擇指南》共同指出,在4050年後,人們因為過度捕撈海洋生物、破壞棲地和汙染環境,海裡可能再也看不到魚類等生物,即使養殖業能成為提供海鮮資源的另一種解方,但作為飼料的小魚、下雜魚也會有用光的一天。為了避免後代再也無法食用海鮮,甚至看不到這些海底生物的美麗身影,因此,我們可以從「挑食」培養消費意識,讓後代能「年年有魚」!

到底要怎麼挑選食材,才能保護海洋生物呢?我們可以根據以下撇步進行挑選:

食用當地、當季的常見物種如洄游性生物透抽、小卷、白帶魚、臺灣鯖魚等,比起食用特殊物種,價格上較便宜,也可減少運送食物的里程,降低碳足跡。

食物鏈高層的大型掠食魚,數量相較小魚少,同時魚體內重金屬含量較高,應避免購買。可選擇屬於食物鏈中的底層生物,如文蛤、牡蠣、養殖魚蝦等。

不同捕魚方式或漁具也影響著海洋生物的數量,有些漁具、漁法會捕撈不是目標物的種類,或是在海床上拖行,進而破壞珊瑚。試著從了解漁具、漁法的使用方式挑選海鮮,像是用一支釣或定置漁網都是友善的捕魚方式。

濫捕生活在珊瑚礁群、吃藻類為生的珊瑚礁魚,會讓珊瑚礁上的藻類增生,因而破壞珊瑚礁生態,加上此種魚類易含毒素,可能會對人體產生不適甚至休克等風險。建議選擇鰹魚、竹筴魚、飛魚等魚種。

挑選有永續海鮮認證的標章,如國內頒布「海洋之心生態標章」的「確保魚群永續」認證,或是有產銷履歷的海鮮。

《臺灣海鮮選擇指南》網站提供更完整的資訊,進一步列出「建議購買」、「斟酌購買」、「避免購買」的海鮮種類,讓你從消費意識開始保護魚類、保護海洋!

本月推薦閱讀

《沒有魚的海洋:揭發超級掠食者的大屠殺真相》

作者:菲利浦.居里、伊夫.密塞瑞
譯者:李桂蜜
出版社:山岳
出版日期:2011/01/04

當海底的魚類滅絕,不僅影響到生物食物鏈,未來人們也無魚可吃、接連漁業發展受到衝擊,所有的影響將是一環扣著一環。《沒有魚的海洋》從魚貨捕撈、科技競爭和資源管理等角度,分享魚類為何趨近滅絕,最後提出如何管理漁業、挑選食用魚類,進而讓人們一同守護共有的海洋和裡面的生物。

|作者

喜歡親臨事件現場,體驗人文風土,並用文字傳遞感動。

發表日期:2021.06.1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