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北台灣的物產輸送以河運為主。來自山林的資源往往會先從山區送到碼頭,沿著河流抵達艋舺及大稻埕,再透過淡水港出口。而後因淡水港淤積,關鍵角色被基隆港取代,再加上日本時代鐵路運輸興起,因此帶動許多產業跟隨鐵道的路線而決定設廠位址。
1901年,原本位在大稻埕的臺北車站移至表町通(今館前路附近)。日本人在臺灣的最大財團「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的辦公室,考量交通之便、經營策略與政商關係,也在1913年從大稻埕搬到今館前路與襄陽路口,三井旗下倉庫更配合落腳在鐵道部第一排黃金地段。
臺灣第一座啤酒廠「高砂麥酒株式會社」的設點,同樣千挑萬選。考量到方便運輸原料及外銷,也需鄰近人力資源、市場和乾淨的地下水源,高砂麥酒株式會社決定選在途經臺北城的鐵道縱貫線旁的中崙庄八德路上,其地勢居高也可避免淹水之虞。
八德路鄰近鐵道縱貫線,也是臺北最早開拓的道路之一,從清代便是臺北城聯外至上埤頭、中崙、錫口(松山)到基隆港的關鍵糧道。日本時代各種工業化產業引入,芳釀酒造廠(今華山文創園區)、高砂麥酒廠(今建國啤酒廠)、明治製菓會社台北工場,及臺灣國產自動車會社(今大潤發中崙店)等紛紛聚集於此,形成臺北工業發展的歷史軸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