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環境議題

讓重複使用取代拋棄 青瓢環保餐具租賃的創業之路

鄭文普(中)與林志龍(右)共同創辦青瓢,四年來逐漸改變台灣大型活動一次性容器的使用樣貌。圖/蘇雯祺攝。

編註:此文為本站於2019年初時訪問青瓢的紀錄,如今將近兩年過去了,隨著民間和政府推動減塑和限塑的政策,民眾環保意識的提升,有越來越多循環食器廠商加入市場,使用環保餐具的綠色外送、網購包材循環利用平台等服務也紛紛興起。作為業界的先鋒者,青瓢以低痛感的方式促使大眾戒除一次性垃圾,在2019年營運漸入佳境,頻頻出現在國內大小路跑和市集活動。光是去年就參與了300場活動,省下近30萬件一次性餐具,今年團隊更入選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在疫情的困境中持續推動循環利用服務。乍看之下公司生意風生水起,但在四年中,創業的辛酸起落,只有在回望時刻,才能嘗到苦味後的那份回甘。

由林志龍、鄭文普及朱怡錚三人共同於2016年創立的「青瓢」環保杯租貸服務,嘗試以重複使用取代拋棄的商業運作模式,提供一次性餐具減量的方案。近年知名度漸開、業務量增加,看似有越來越多支持者,不過談到逐漸火熱的減塑話題,林志龍卻仍點出:「跟臺灣整體人口相比,即使是擁有十多萬的臉書社團『不塑之客』,也仍是社會上的少數。」如何讓少數漸漸成為多數,減少台灣一年十五億個一次性杯具的使用量,是青瓢創業至今不變的努力方向。

|把租杯子的概念帶回臺灣

林志龍在看了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後,意識到人的行為不斷在影響環境,因此「希望可以從不同環節去做一些事,讓環境不要走到最糟的情況。」之後在北京非營利組織「自然之友」工作時,有機會到巴黎參加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UNFCCC COP21),在現場便看到Eco Cup環保杯租賃系統。

「這個服務可以直接解決問題,我可能不用再去呼籲每個人要帶杯子來到現場,但一樣可以減少使用一次性的飲料杯。另外它是服務,要收費,因此不需要依賴其他經費來源。」林志龍由此萌生創業想法,與愛喝手搖杯高中同學鄭文普,著手討論在臺灣推行的可能性。

他們參考日本、德國等地經驗,認知到這項服務與科技產品不同,需要一定程度的社會支持,而臺灣在亞洲國家擁有較高的意識,正好能夠讓租賃系統開始執行。

|打造使用環保杯的最適途徑

青瓢一開始想從改變臺灣手搖杯文化的垃圾量著手,但在資源有限與市場成熟度不足的情況下,要串聯商家形成租借和方便消費者歸還的機制都不容易,於是他們轉向具有時間和場域封閉性的單一活動開發市場。

「我們的設想是,使用者並不會排斥環保容器或特別想要用免洗容器,他們在意的只是方不方便、衛不衛生。」因此青瓢整合運送、租借、專業清洗等環節,並建立完整的檢核機制,讓主辦方和消費者都能放心使用。有意減少垃圾量的活動單位找上青瓢,雙方確認好需求之後,青瓢再向主辦方收取服務費,或向使用者收取租金,維持營收。

青瓢整合運送、租借、回收、清洗四大環節,完整機制使落實環保方便又衛生。圖/青瓢提供。

許多人曾質疑:「青瓢杯為什麼不是玻璃杯?」其實他們也曾想過使用玻璃杯,但考量到大型活動需要大量的杯子,途中碰撞與被使用者損毀的機會多,在務實、可行性的考量下,最後選擇了純PP材質的塑膠杯。也因為原料單純,髒污、破損的杯子在被淘汰後也能有回收再製的可能。

為走入大眾生活、兼顧減廢理想,在尋找商業模式的過程裡,青瓢透過多次的市場調查與考量,才把這套環保杯租賃系統確立下來。

|從嶄新嘗試到逐步完善

創業時青瓢已做好推廣不易的心理準備,但在草創期便參與了康健雜誌主辦的康健樂活節活動,加上環境資訊中心的報導,成功吸引了一批潛在客戶的洽詢。「我們試過自己去找活動主辦單位,但是發現他們已經有固定的執行方式,接受度不高,所以目前還是主動找我們的居多。」對活動單位來說,引進環保杯租賃系統雖可以表示支持環保,活動成本卻相對增加。觀念的改變,仍需要轉換。

另一方面,這兩年因臺北市推動環保園遊會,掀起了一場校園革命,2018年便有許多學校主動前來與青瓢合作。林志龍形容,青瓢就如同活動的輔助夥伴,準備好供主辦單位使用的解說文宣,和登記租借數量的表單等。鄭文普說:「我們想告訴大家,重複使用杯子沒有很麻煩,你來找我們合作就好,我們會幫你們解決所有複雜的事情!」

|租借「琉行杯」風靡小琉球

青瓢與海湧工作室在小琉球推行「琉行杯共享行動」,試圖解決離島垃圾處理問題。圖/青瓢提供。

2019年年初,青瓢為了將服務更直接的推及一般消費者,他們與長期深耕海洋議題的海湧工作室及在地青年(現為台灣咕咾嶼協會),在小琉球開始了「琉行杯共享行動」。

當初青瓢想要找個在日常生活中實施甲地租、乙地還的示範點,思考後認為人流限縮的離島較為合適。正好環保署與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正推出的「無塑低碳島計畫」,於是與台灣永續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和海湧工作室,在島上推出「琉行杯」環保杯租賃系統,以降低遊客的垃圾量為目標,一同面對小琉球的垃圾處理問題。

海湧工作室與現在的台灣咕咾嶼協會邀集了二十一家飲料店加入租借及歸還點,而青瓢則將自己最擅長的租借服務經驗與硬體建置服務帶入,在小琉球成立清洗站,省去杯子在本島與小琉球間運送清洗的碳足跡。有別於以往單純與活動主辦方接觸溝通,此計畫直接面對每一位消費者,青瓢也擬出新的解說系統,簡化商家和消費者間溝通的難度。

青瓢從過往參與市集的經驗發現,消費者與商家考量的,無非是付出金錢與獲得服務之間的價值權衡,若租借金額高,將降低商家及消費者的意願。因此,為了降低杯子的遺失率並提高買賣雙方的使用意願,他們開發了會員制度,讓遊客透過填寫手機號碼免費註冊就能租借杯子。如此,成功地降低了大眾改變習慣的難度,讓大眾喝完飲料從「找垃圾桶」的行為,逐步轉為「找歸還站」。

|在變動中尋找彈性解決方案

從一開始被誤以為在販賣杯子,到現在許多人看一眼就知道杯子只租不賣,兩年多來,租賃的新觀念隨著多次的曝光及媒體報導,慢慢為人所知。

2019年中,青瓢首度與台北101大樓合作垂直馬拉松活動,因為活動所需的杯子數量高達6萬5千個,但當時團隊庫存只有該數量的一半。因此主辦方以出錢補足杯具,用以交換青瓢該場活動服務的方式,達到雙贏,圓滿解決了問題,也讓青瓢的能見度,再次提升。

遇見新問題時,團隊總能快速調整、激盪出新的解方,但在富有彈性的小巧營運模式背後,隱藏著的卻也是風險,鄭文普坦言,建立一套環保杯系統的門檻並不高,目前只是少有人做,也有同業出現。即使創立至今已有些許成績,但商業模式仍不穩定,當更有影響力的企業團體大規模執行,青瓢便可能不敵而滅。

面對這樣的隱憂,兩人的語氣卻是平穩,持續為降低廢棄物、解決問題的初始想望,前行。

|作者

透過傳播之力,以大眾能理解的邏輯和語彙,提供系統性的觀察報導與分析,企圖引發社群討論與思辯,為人與環境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衝突間找出改變的機會。

發表日期:2020.12.08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