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碑上寫著:道路中央四周不准牛車通過。因為用小石頭鋪得坦平的道路中心是汽車走的。「我也繳稅的呀。道路是大家底東西。汽車可以走的地方我們不能走,有這樣的道理麼?」但是,雖是這麼想,但白天覺得大人可怕,沒有由那通過的勇氣。他們曉得,如果不小心地被發現了是在道路中心走,罰錢以外,腦殼還要被打得咚咚響的。——呂赫若:〈牛車〉
總督府逐步將臺北城原先線條狀的舊街道打直,呈現棋盤式的日本街廓。城牆拆卸後,將舊址改為由中央快車道以及兩旁各有慢車道組成的三線路,又稱三線道路,即今日的中山南路,並鋪上柏油,牛車慢慢不再作為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取而代之的是人力車、腳踏車和公共汽車。
沿著總督府外頭呈向外放射狀的大馬路上,座落了許多政要機關和公共空間,臺北就此被成為全島政治經濟中心,在當時被譽為全島首都「島都」。城市中用心營造的公園、博物館和綠地等文化景觀,更讓臺北贏得「東洋小巴黎」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