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全球環保盛事「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荒野保護協會在3月27日於臺北記憶倉庫戶外廣場辦理「為地球留下那一點綠」系列活動,邀請大家從關上不必要的燈做起,現場估計參與人數達800人次。晚間八點半至九點半的關燈重頭戲,臺北市以北門(承恩門)周邊古蹟為主,包括臺北記憶倉庫、臺博館鐵道部園區、臺北郵局及撫臺街洋樓等,都關上周邊投射燈共同響應盛事。新竹、嘉義、高雄、花蓮也各有街區響應「關燈一條街」,加上於線上承諾關燈的響應單位,全臺約有1,300個單位於當晚關燈。
延伸閱讀:光明與黑暗相遇:古蹟該不該在夜間打燈?
荒野保護協會在新聞稿中表示,此次關燈活動不乏大型連鎖企業響應,顯示全民對環境議題的重視及用心。根據臺電提供數據,在關燈的一小時中,全臺用電減少約12.5萬度,相當於每人11年的使用量(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108年平均每人用電量為11,255.5度,平均日用電31度)。顯示民眾不該因善小而不為,在生活上只要透過自身行為的小改變,群體的力量就能與地球產生更深刻的連結。
除了非營利組織主辦的關燈活動,企業界方面,多年來響應活動的美妝業者歐萊德(O’right)今年也偕同攜手新北市政府和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共同倡議,於新北市政府前廣場進行關燈,從新北市板橋區市府大樓周邊新北大橋等13座光雕橋梁,串聯府中15、新北市立圖書館等文化場館,以及三重、土城、新五泰等7處國民運動中心,到臺北101大樓和總統府,都在八點半時熄滅了燈光。
「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是自2007年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雪梨發起的全球性環境公益活動,一開始為喚起世人對氣候變遷的關注,如今倡議議題更擴及到自然環境的保護。根據官方網站表示,今年響應單位遍及全球192個國家與地區,創歷史新高。串聯活動之一的影片「The Virtual Spotlight」,強調自然環境消失和大流行病之間關連,也創下在24小時內就有240萬觀賞人數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