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共好專題議題

釀造歷史的文化資產:都市計畫中建國啤酒廠的走向

unnamed

撰稿/楊淳

攝影/張懿文

2024.09

|臺灣啤酒產業的發展脈絡

         建國啤酒廠的前身為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創立於1919年,當時的臺灣以進口日本的啤酒為多數,而後因一戰需要,在日本芳釀會設的社長安部幸之助的支持下,選址設立在當時鐵路的要道上,和上海、札幌啤酒同為東亞三大啤酒廠之一。當時高砂麥酒株式會社生產的啤酒除了供應臺灣本島所需之餘,也外銷至國外。

       建國啤酒廠作為臺灣最老的啤酒工廠,廠房和建物和總統府使用同一批次的磚瓦,而在建國啤酒廠中能夠看見啤酒完整的生產脈絡,其承襲日本與德國的技法,在該園區內可以見到從大麥芽製成麥汁、啤酒花和酵母發酵、再到糖化後成為啤酒的生產過程。
2000年時,建國啤酒廠曾因故停產,而後經歷文資團體與工會努力,酒廠本體在同年被定為古蹟,建國啤酒廠內的紅樓、綠樓、糖化大樓、發酵大樓,包含廠內的設備與生產線都在市定古蹟範圍之內,2006年又將釀造大樓、包裝工場等幾棟建築定為歷史建築,當時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在生產不中斷的情況下活化保存生產設備,將文化資產和產業結合在一起。
       建國啤酒廠內的釀酒設備、生產線、黃銅製的糖化槽都是古蹟保存的範圍,建於1973年的糖化大樓裡的銅製糖化釜——是來自德國廠Zeimann的第三代糖化設備,在全世界僅存10座裡建國啤酒廠就擁有四座,並且還能夠使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被細心保存百年的酵母菌,將日本大正年間的釀酒技巧傳承至今,透過活酵母培養與釀造技術,現在依然能夠復刻出臺灣第一支啤酒的風味!

 

都市計畫下的土地變更與爭議

        然建國啤酒廠一路發展至今,現如今正面臨都市計畫的問題。

       事件源起自2023年,在政務委員張景森和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的主導之下,根據《臺北市都市計畫書》依據都市計畫法第27條所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為臺北市都市發展,曾於民國60年代讓出約 3.3 公頃的校地,當前校地僅約 9.6 公頃,無法提供充裕的教學空間給學生。

       而行政院為整合文化資產保存、高等教育資源充裕、國有土地活化使用,提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校地不足之情形且鄰近之台北啤酒工場亦曾為該校學生學習發酵之教學場所」協調臺灣菸酒公司、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教育部、內政部及臺北市政府等單位,達成將部分臺北啤酒工場的土地撥供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做使用和維護的共識。並將依據《都市計畫法》,把建國啤酒廠內約1.83公頃的土地變更為北科大校用地,故建國啤酒廠現如今正面臨著都市計畫的壓力。

       根據內政部所提出的都市變更案中,計畫將建國啤酒廠分割為三個區域,保留西半部給台酒公司,而文化資產密集區近三分之二則將被劃分為學校用地。

       但其實在2018年時,當時的臺北市政府和台酒公司曾共同宣布,計畫將建國啤酒廠規劃成結合啤酒文化、產業發展、休閒觀光等多功能的「啤酒文化園區」,而後卻因市府不同意、適法性有疑慮等延宕多年,更在內政部提出新的變更計畫後直接讓此理想破局。

       面對北科大爭取校園用地的情況,由於廠區生產線的連貫性,設備的切割會使啤酒廠的生產難以正常運作,例如建國啤酒廠內的電力設施和鍋爐等都處在即將被分割給北科大的古蹟區,可能導致生產線運作上的問題,而推動多年的啤酒文化園區亦會因為失去完整性而無法將釀造啤酒過程整體性的呈現給遊客。

 

s 77848616 0

建國啤酒廠的價值

       回首建國啤酒廠的百年發展脈絡與過往榮光,建國啤酒廠不僅包存了有形的工廠、設備等,亦涵蓋了無形的技術傳承與歷史記憶,一同見證了臺灣啤酒文化的發展脈絡,並繼續維持著產業機能運作。
建國啤酒廠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設立在鐵路的交通要道上,過去鐵道沿線因交通之便,吸引了許多產業在此落點發展,從臺北製糖所、三井倉庫、臺北車站、臺北酒廠、松山菸草工場、南港國產軟木工業株式會社等串連起一系列的文化產業鏈。

       而建國啤酒廠作為其中一個節點,和其他當前皆以觀光導覽功能為導向的古蹟相較,它是現如今唯一還維持生產機能的活古蹟——保留當時的釀酒技術,依然能夠運用存活百年的酵母菌,生產出和百年前一模一樣的酒。

       除此之外,受到民眾喜愛的「18天生啤酒」,未經過巴氏德高溫殺菌,需要溫度維持在0-7°C冷藏保鮮,能感受到小麥香氣、只有18天賞味期建的台灣生啤酒,讓處在臺北的大家,因鄰近建國啤酒廠,所以才能夠時時享受到這樣的風味。

       但是如果變成北科大校地後,既有生產線的路徑會被分割,各項程序的連動關係勢必會受到影響,屆時是否還能夠維持運作與生產,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都市計畫與文化資產保存之間的衝突

       日本名古屋大學的副教授澤田康之,為建國啤酒廠撰寫了請願書,呼籲對建國啤酒廠的土地活化問題應三思而後行。請願書中從建築物、學習場域、作為日本啤酒公司的親善基地的觀點出發,表明希望建國啤酒廠可以作為臺日友好的象徵,期望保留其原狀,能共享歷史價值同時促進兩國之間的關係。

       從保存文化資產人士的視角與立場而言,這些留存至今日的酒廠廠房,不僅反映著日本時代「殖產興業政策」的發展脈絡,建國啤酒廠的存在見證了臺灣北部鐵路史的興衰,亦是將臺灣推向工業化的產物之一,見證了臺北從1920年代迄今工業化與現代化的過程,肩負著歷史記憶和歷久不變的釀酒技術,希望能夠維持其完整和能動性,並持續在當代繼續創造與書寫它的故事。

       從法律層面而言,於都市變更案中,中央越過地方政府逕行變更土地的處理方式也有疑慮之處,除了是否符合「重大建設」啟動的急切與必要性還有待商榷,而古蹟變更需要徵求主管機關的同意,然內政部也並未提供相關計畫書回應文化局,於程序上亦不正當。 

公眾聲音與政府回應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副理事長黃俊達則指出,北科大並未對建國啤酒廠即將變更為校地的土地如何運用進行說明,且實際上因為古蹟占地1.1公頃,能夠使用的地區約只有0.6公頃,被懷疑是否只是為了擴大校地的容積率。再者,北科大有許多大樓並未實際運用在教育一途,如忠孝東路上的億光大樓僅作為商業用途,外租給廠商而未開放給學生使用,亦被民間團體點出質疑。


        2024年4月16日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在對都市計畫案進行審議時,有許多相關人士與地方居民到廠外進行抗議,面對建國啤酒廠變更為北科大校地而引發的種種爭議,國土署最後未通過該案,決議彙整各界意見,並組成專案小組進行討論後再具體提出合理方案。

s 77848615 0

調查報告和監察院決議

       監察委員范巽綠、施錦芳、蕭自佑指出以下問題:

一、臺北市政府對原變更案立場不一、對新變更案未盡責任:
       針對原變更案——時任副市長林欽榮與多個機關共同研擬出規劃方案,經過多次調整和協商,於105年得到臺灣菸酒公司董事長同意,以活保存為前提、菸酒公司經營,打造的臺灣首座啤酒產業文化園區,獲得了多方肯定與社會期待,雖然因未完成行政程序而能執行,但臺北市政府在後續處理過程中,改變了之前的立場,推翻之前經都委會審議通過的「原變更案」,並未按照原計畫條件和菸酒公司簽訂協議,導致「原變更案」無法公布。

       針對新變更案——雖然這個案件涉及內政部都市計畫認定的「個案變更」,但也應考量整個區域發展的利益。其中,臺北市政府作為該案的負責機關,應主動與中央政府合作,討論和規劃發展對策,以提升城市的整體競爭力和居民的生活品質。市府處於被動角色,未能積極與中央合作,審慎評估規劃方向。

二、新變更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存疑:
  新變更案的目標為整合文化資產保存、高等教育資源擴充及國有土地活化,但此案能否真的達成多方雙贏仍有疑慮。因在新變更案公開展覽期間出現大量反對意見,而新變更案也較原變更案更大幅度影響臺灣菸酒公司的土地價值。

三、內政部都市計畫中「個案變更」問題:
       監察委員認為內政部未就都市計畫法訂定明確的標準,導致各級政府長期濫用相關規定,應定期檢討進行變更,不得隨意辦理個案變更。

四、修復計畫未落實
       建國啤酒廠自108年已通過古蹟及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但至今仍未落實,行政院應督促相關機關依規辦理。

       期許政府能有更完善且公開的模式,積極與各方協商,整合意見,讓更多民眾可以一同了解並參與討論,讓臺灣唯一生產線不中斷的文化資產能再度邁向下一個百年!

|參考資料

潘欣榮,2007,《公賣局私有化過程中的產業遺產保存:台北建國啤酒廠工人的工作權保存經驗》,台北:台大城鄉所碩士論文

《內政部公開展覽建啤逕為變更案計畫書》,臺北市政府

《葬送,還是活化?》我們的島,第1246集

《割地給大學使用!建國啤酒廠文化區恐成泡影?》,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67集

《建啤與鐵路運輸》,Beer Taipei建國啤酒廠

《大麥芽&白米「原料者聯盟」上場!》,Beer Taipei建國啤酒廠

《來自日本的請願 請三思台灣啤酒建國酒廠用地的活化使用》,Beer Taipei建國啤酒廠

2023/8/1 〈為何建國啤酒廠不該成為校地?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監察委員新聞稿〈臺北市政府對於二級都委會審查通過之建國啤酒廠都市計畫變更案未予公告、立場反覆,且對「新變更案」置身事外,未善盡職責;內政部對都市計畫法第27條第1項第4款未訂定明確標準,以致各級政府長期濫用「個案變更」,嚴重影響都市發展,監察委員范巽綠、施錦芳、蕭自佑提案糾正臺北市政府與內政部〉

|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