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鷹擾人清幽的事件,讓不少人對牠產生不好的印象,甚至視其為害鳥,以較為暴力的手段將其驅逐,實際上,夜鷹素來便有「蚊母鳥」的稱號,古時人們以為「江東有蚊母,亦謂吐蚊鳥,夏則夜鳴,吐蚊於叢草間。」到此,我們幾乎坐實了夜鷹「害鳥」身分,倘若我們還原真實情況,會發現古人所敘述的景象,其實是夜鷹在空中捕食蚊蟲的畫面,夜鷹於我們的生態而言,屬益鳥。
夜鷹既是益鳥,又對都市人的睡眠品質帶來負面影響,著實讓人兩難,我們可以由自家頂樓環境開始,簡單來說便是增加人為活動,使夜鷹不放心在此產卵,屏科大亦就夜鷹擾人做過研究,改良警示燈製作驅趕器,透過散發紅光打造夜鷹不喜歡的環境,以相對柔性的方式解決噪音擾人的問題,在當時獲得不錯的成效。
夜鷹與人的衝突,延伸出許多值得人們思考的議題,當生物的行為與人類活動產生衝突,且受害者屬於人類時,面對衝突,人們過去直觀地採取殺戮、將有威脅的物種移除,直到現代,保育觀念日漸普及,面對衝突,殺戮已是下下策,該尋求什麼方式與之共存,是人們亟需探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