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機

 從去年延燒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切身意識到,大量且快速地破壞生態環境,最終也會危及人類的健康與生存。諾貝爾化學獎得主Paul Crutzen在2000年首次提出「人類世」(Anthropocene)的概念,認為自工業革命開始的短短幾百年間,人類活動對全球環境產生不可逆的巨大影響,嚴重改變了地層樣貌,產生一個完全人為的新地質時期。 

萬物的衰長有一套自然運行的法則,在地球生態系裡的所有生物、無生物和自然營力,彼此都是息息相關,當遇到一定強度的干擾仍具有韌性、能自我修復。但當人類活動的影響劇烈到不可逆的程度,在失序的自然中,人類也難逃其難。 

每年的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我們是自然問題的解方之一」 (We’re part of the solution #ForNature),延伸了去年主題「師法自然,永續之道」(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的精神,希望我們人人都能成為解決生態危機、積極變革的推動者之一。 

本次專題我們從「為什麼要在意生物多樣性?」為起點,進而探討棲地維護和外來種對生態影響的例子,而一般人如你我,又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甚麼貢獻。 

希望在理解之後,你會發現,開始行動比你想像中的容易。

 (文章持續更新中)

英國在境內紅松鼠族群大減時,曾從歐洲大陸再引進了歐亞紅松鼠。然而命運百轉,歐亞紅松鼠在英國最終仍慘遭滅絕,目前僅在蘇格蘭還有小族群倖存。這一切竟都和一位公爵餽贈的禮物有關。

野外調查發現,臺灣野外的外來鳥種中,有60%以上是寵物店出售的鳥類,顯示來自寵物店的鳥隻是野外外來鳥種的重要來源。釐清有哪些物種、因為甚麼原因被夾帶到生物入侵途徑中,是生物入侵防治的第一步。

1890年,有僅僅十隻東方灰松鼠,被人從美國紐澤西州(New Jersey)飄洋過海帶到英國沃本修道院 (Woburn Abbey),並陸續被當成禮物送到英國和愛爾蘭的其他地方。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英國原生的紅松鼠,在自然生存範圍內多已被這種外來的灰松鼠取代,影響當地生態。究竟牠們是如何成為遍布英國各地的入侵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