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北濕地藝術季:匯聚

今年,新北濕地藝術季以「匯・聚」為雙主題強勢回歸,強調三峽河和新店溪在此匯流的重要性,凸顯看見水岸內、外的連結和大漢溪與當地人文的多元融合。將延續歷年來精彩活動與藝術體驗,將濕地打造成遊樂園,期待與市民朋友在濕地共同匯聚,將大漢溪的流域景觀以嶄新的面貌展示給市民朋友們。

✼ 「匯」意指水岸內外的連結

大漢溪匯流三峽河後,再與新店溪匯聚,二股水流交織的沿岸,蔓生出帶狀的大漢溪濕地。

✼ 「聚」意指地方民眾與濕地的交融

讓人群走入水土交接之境,與生活中鄰近的河川展開溝通,進而與環境構築永續的關係與力量。

Lua Rivera是一位出生於墨西哥的裝置藝術家,擅長藝術創作媒材與類別之間的跨界互融,並讓作品的展演超越了畫廊的牆壁。 Lua 的藝術作品常以生物體的築巢、生長和適應等過程為基礎。 身為一名視覺藝術家,她的獨特之處在於她對參與行為、錄像、攝影和紡織品等多媒材資源使用的不斷探索和嘗試。《濕地藝廊》概念源自她對城市河道的深刻觀察,她將河道比作人體的靜脈,這些水道貫穿城市的各個區域,形成一種流動的生命脈絡。

張國耀,生於馬來西亞,是一位擅長雕塑和裝置藝術的藝術家。他在藝術製作的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以大型戶外藝術裝置聞名。擅長運用各種雕塑材質和自然素材。張國耀將個人創作放大,使之容納人群穿梭並直接互動,展現作品的包容性。對自然材質的熱愛使他的作品在環境中融洽共生,呼應著他追求的藝術體現。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EchoTaller工作室團隊成員來自一群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的學生,由陳長忻老師帶領,雖然來自不同背景,但成員們有著共同目標:積極參與社會與人文關懷的議題,透過建築的視角,在相關活動及競賽中設計實踐,夢想為社會帶來一絲美好。

顏婉君,新興科技區域推廣中心負責人,同時也是新北市立板橋高中藝術生活科教師,致力推廣各項Maker、STEAM、PBL等跨領域創新學習方案,積極連結博物館、企業與國際資源,開創體制內教育的革新。

帶領「Make4Fun自造實驗室」創作團隊已十餘年。

在新北濕地藝術季第五屆主題「匯・聚」中,王月瑩以精湛的竹編手藝進行創作,思及濕地是自然、文化和人類共同凝聚的場域,時間的推移使這些元素漸趨融合,將此概念結合作品,並以《共融》為其命名。

濕地具備多種功能,包括沉積、淨化、提供多樣的生態系統和農漁業資源,並提供人類休憩和娛樂的場所。

顏可茵生長於臺南,從小喜歡美術創作,三歲開始跳舞,從此找到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 高雄跳舞三年,臺北十年,2020年回到家鄉,重新檢視自己與舞蹈、社會之間的關係,並發展療癒脊椎系列身體工作法。一路從芭蕾跳到現代舞,從科班出生的顏可茵也有涉略繪畫、材質創作等藝術領域,現階段希望向更多人們推廣身體舞蹈的體驗,做一些有別於往的新嘗試。

噗啾社藝術團隊成立於《浮州走走》共同創作,團名取自浮洲的臺語諧音,由蔡心恬、莊子醇、陳怡玲和范姜子珈四位來自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的成員組成。

團隊以自然為靈感,不斷探索人類和自然之間的關係,透過藝術建立聯繫,作品名為「巛巢」,是她們對濕地的獨特詮釋,這個名稱包含了匯聚的意義,旨在創建一個讓自然和人匯聚的空間。

葉佩如來自彰化,現任國小教師,同時進行個人創作。擅長以鋼刷在老舊牆面上刻刮出有如水墨工筆畫的線條,並將此創作方式命名為「垢圖」,將傳統水墨畫的精神轉換成壁畫,試圖用反向的方式為城市留下屬於它們的記憶。

作品《種下枝葉》,亦是仲夏之夜的諧音,意味著在夏季種下居民們共創的痕跡,以溼地常出現的蘆葦草做為主視覺,蘆葦有淨化水質的功能,非常堅韌且隨處可見,作品象徵人們逐水而居的城市發展歷程,廣大無垠的蘆葦草除了群居意象外,也暗喻著人類具有肩負淨化水源的使命。

在新北濕地藝術季第五屆主題「匯 · 聚」中,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Dancecology以「交界」作為作品主題,靈感來自編舞者彭筱茵於策展過程中搭船遊大漢溪時的感受,除了讓她印象最深刻,也意識到在透過作品鼓勵觀者親近大自然的同時,需要留意存在於人和自然之間的界線,像是人們若沒有穿青蛙裝(防水褲)就沒辦法進入濕地,其實不是不行,前提是大家不介意把自己弄髒,回顧這趟搭船體驗,讓她開始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與界限。

李蕢至,臺灣環境藝術家,1979年生於臺灣雲林縣,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他的作品聚焦於自然與時間的互動,將有機世界與自然元素聯繫起來,傳達內在靈魂與意識。以“水”為主要元素,他的雕塑作品將有形與無形世界融合,創造出充滿生命力的環境。李蕢至曾在臺灣及韓國、日本等國際環境藝術節上展出,他的獨特風格和深刻哲學使他備受矚目,作品啟發人們思考人類與自然的複雜關係。

藤井 芳則來自日本新潟縣,以豐富的創作活動聞名,舉辦過多場個展和團體展,自2009年起,參加了眾多的藝術活動。

近年來,他擴展藝術領域,參與臺灣桃園地景藝術節以及新北濕地藝術季。此外,他也相當關注環境議題,經常透過藝術來探討環境問題。作品充滿多元參與和創造力,為藝術世界帶來了新的活力。

河流之於人類,是一個默默支撐的力量,它源源不絕地為文明發展提供了一種內在鼓勵與外在支持。人類文明由河流發展起,早期社會的生活是親水的、人類的居住地必須依傍河流才能生存發展,飲水、衛生、運輸,甚至社會互動的進行都需倚著流域進行。而後工業逐漸發展,人類可以住在離水源較遠的地方,但工業的發展也是由水而來的,哪怕是現在,我們仍在依賴著河流對於水力發電、水庫蓄水等的默默支持。

在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裡,藝術一直是人們與自然、文化和社會之間的橋樑。它承載著情感、敘事和思想,並帶來靈感、對話和共鳴。藝術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同時也是我們對自己內在情感和想法的抒,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每年都期待著新北濕地藝術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