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訊

當藝術遇上自然:看見創作者眼中的濕地環境

文/李宜蓁,2022.01.14 

當講究科學的環境研究遇上注重感知的藝術要如何取得平衡?藝術家與研究者如何互相合作讓議題能夠走入大眾視野?自2017年首度舉辦「新北濕地藝術季」即嘗試回答這個問題,此藝術季由長期關心環境教育並致力於濕地保護的景澤創意有限公司與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共同舉辦,透過展示自然藝術作品、市集、展演等形式,帶領民眾藉由跨領域的活動走入淡水河三大支流大漢溪濕地,民眾可認識大漢溪如何從垃圾山整治成現在的模樣、探索濕地的生態多樣性,進而將濕地納入生活範圍與其共存。  
本屆2022年藝術季已於1月8日開幕,主題為「川流堆疊」,意涵早期人民傍水而居,利用河川發展經濟及文化卻忽略河川早已超過負荷,而修復河川同時作為中間媒介的濕地也成為人與環境共存共榮的一大關鍵。除了有藝術展覽、市集、DIY課程及音樂表演外,將擴大在地社區參與,由藝術家與周邊社區居民與學校師生進行藝術共創,落實人與環境共存的目標。

不同於其他藝術季,這次景澤於藝術家設置作品前開立了濕地工作坊,帶領藝術家穿著青蛙裝進入濕地,並進行濕地植物切片、水質酸鹼測試等實驗,實際感受濕地的環境及面貌後才開始創作,環境藝術家李蕢至即言這次創作是「跟環境一起再學習」,藝術家們也從這些經驗中激發靈感,將藝術與真實環境做出連結,如藝術家康雅筑創作的《質與植的過渡》,使用了點、線、面的概念,說明濕地連接不同元素的過渡性質,一個個的圓圈啟發自工作坊時檢測水質酸鹼值的試紙樣態,而於草地上的編織屏面也模擬著圍籬象徵濕地與陸地的界線;

藝術家穿著青蛙裝走入濕地,用身體感受濕地。攝影 / 賴柏媛
康雅筑《質與植的過渡-點》攝影 / 簡翊真
康雅筑《質與植的過渡-線》攝影 / 簡翊真
質與植的過度-面
康雅筑《質與植的過渡-面》攝影 / 簡翊真
同樣以水生的香蒲草透過編織手法布置於堤防上的作品《邊界之外》,藝術家亦從工作坊中認識了濕地植物「香蒲草」,透過當地的植物創作,隱射了城市與濕地的界線;
臉頰緊貼地球 (吳有容&林詩樺)《邊界之外》攝影 / 簡翊真
臉頰緊貼地球 (吳有容&林詩樺)《邊界之外》攝影 / 簡翊真
而李蕢至的作品《荷居》也是經過植物切片的實驗時,微觀世界使他產生以小見大的創作靈感,藉由放大荷葉的維管束回應濕地對城市淨水的功能,並以不同工法結合金屬及自然素材創作出荷葉擎蓋及座椅,如同本藝術季的核心,讓觀者能思索人類文化與自然環境是否也可如此共存。
李蕢至《荷居》攝影 / 簡翊真
本次藝術季強調居民共創,藝術家可自工作坊激發靈感,也可自自身經驗取材,像充滿鄉土氣息的作品《牛汶水》即是藝術家王昱翔幼時牽水牛泡水的回憶,讓人感受到早期人民、動物與水之間的親近;
王昱翔《牛汶水》攝影 / 簡翊真
《川之云》的藝術家黃琬雯則表示,這次因與居民共創,透過居民居住於此的回憶敘述,使她能窺見各時光下的面貌,她笑說本來設計草稿已大致完成,但聽完居民的描述後「又立刻在高鐵上寫了滿滿兩張紙,彷彿如獲至寶」,其作品使用了白色卵石及沒有方向性的圓,象徵早期水源的清澈及各角度皆能欣賞大漢溪的用意。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所黃琬雯助理教授&學生《川之云》攝影 / 簡翊真
回到首段提問,藝術家在經過對環境的認識後,經由感知轉換成藝術作品,這最後的產出究竟能以何種形式呈現方能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本次作品不只以靜態作品展示,更結合了跨領域的手法呈現對濕地的認識。由舞蹈生態系師生帶來的律動工作坊《與濕地共舞》,透過將對濕地的認識轉換成肢體語言演出,對此不同靜態作品的表現手法創作團隊筱茵及福榮皆表示,希望能讓學員透過感官與大眾「共享」經驗,思考人與濕地的關係,福榮也進一步表示在演出過程中,帶領者也能從表演者的思考及表現得到回饋,如同人與環境之間互惠的關係;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彭筱茵《與濕地共舞》攝影 / 簡翊真
而《流域心生》以鳥巢的概念去反應濕地中的植物很多並非人類種植,而是透過鳥類食果後的糞便播種,表現了大自然間的互惠,除此之外,藝術家陳冠蓉自言在其騎腳踏車探訪周遭環境時,發現當地不乏原住民文化,而當她路經樹林紅露酒工廠時,她隨即與酒麴發酵工作坊合作,以濕地的植物釀造成酒,「我也不知道濕地的味道是什麼呢」,此番跨域的藝術手法不僅說明藝術呼應環境教育能有多元樣態,也讓大眾能以另類的角度重新認識濕地,完整體現了環境藝術的價值。
陳冠蓉《流域心生》攝影 / 簡翊真
而最後一件作品《新北濕地水禮服》則相當有趣,是藝術家李蕢至及 Lua Rivera於不同國家的系列作品「water dress」,最初靈感來自兩人於保加利亞駐村時想為水製作一件禮服,在製作過程兩人發現於水中創作時能深刻感受到場域的影響,如當地水是否易結凍或是水流是否影響布置作業等,後來又陸續於日本長野、北海道創作了水禮服,而這次來到台灣新北這裡,蕢至說跟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這次使用了濕地的浮水性植物,為由六角形構成的禮服增添亮麗的色彩,而透過一系列的作品,也更能看出即使是相同的藝術手法,但根據創作環境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呈現模樣,能看出環境藝術與設置於美術館的藝術相當大的不同。
李蕢至 & Lua Rivera《新北濕地水禮服》攝影 / 簡翊真
李蕢至 & Lua Rivera《新北濕地水禮服》攝影 / 簡翊真
新北濕地藝術季雖然已非首次舉辦,但如前面提及的藝術與環境如何取得平衡都還在積極嘗試中。當藝術想跨足環境教育,是否在呈現手法上能有更多元的角度,以及藝術家是否足夠了解當地環境及人文背景都是需要多方單位共同努力的,若能讓各領域的專家互助互惠,使大眾更加了解踩踏的這塊土地,就是本次藝術季最棒的收穫之一了。

|活動資訊

名稱|新北濕地藝術季
時間|2022/01/08(六)-02/09(三)
地點|新月橋板橋端 (新海二期人工濕地)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執行單位|景澤創意有限公司
策展人|吳思儒
藝術家(依節目單介紹順序)|
臉頰緊貼地球(吳有容&林詩樺)、李蕢至 & Lua Rivera、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彭筱茵、陳冠蓉(協力: 許亞、李依佩、梁棨筑、李謙宏、李誠誌)、王昱翔、康雅筑、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所(黃琬雯助理教授 & 學生劉美鈴、黃文俊、程家倩、吳宗益、裘宜榛、南宇恬、塗景昱、林子洺)

|作者

關心人、關心環境,嘗試以文字記錄生命歷程,近期目標是吃得健康!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