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每天出門幾乎都會經過車水馬龍的巷道,對於汽機車的喧囂以及空氣中的廢氣,我們早已習以為常,不過,你知道這些廢氣是使臺灣人減少壽命的隱形殺手之一嗎?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的統計,臺灣的空污來源五成是工業排放、二成是境外霾害,另外三成則是來自於汽機車的廢氣。研究指出空污中的指標PM2.5(AQI)除了在呼吸、心血管及神經系統會造成不良反應外,同時還會增加致癌的風險。2018美國《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也指出,PM2.5使全球人類預期壽命平均減短2年。如果要降低環境中的空氣污染,就需反思自身的交通模式,並以綠色行動代替自用車的使用率可能為最直接的方式!
根據交通部109年的調查顯示,我國民眾外出方式在私人機動運具的占比高達七成,而使用公共運具僅占整體的16%,如果再仔細看各縣市的比例,除了公共運具網絡較發達的北北基及桃園之外,其他縣市使用公共運具的使用率皆低於10%,可以發現考量到交通的便利性,大眾普遍還是以私人機動運具作為首要選擇,離綠色城市目標還有一大段的距離。相較於國外,1992年9月22日推行的「國際無車日」活動,以公共運具、自行車或步行替代私人機動運具,獲得許多國家熱烈的迴響,而在2000年時正式被歐盟納入環保的政策當中,至今仍有多國響應。
“附註:
1.私人機動運具:機車、自用小客車
2.公共運具:捷運、公車、臺鐵、計程車、交通車、長途客運、復康巴士
3.非機動運具:步行、自行車、公共自行車”
其中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在城市發展的同時,雖然交通便利性提升了許多,但環境中的空氣污染及噪音污染也隨之增長,或許在我們享受便利的同時,也可以思考如何轉換一種交通方式,能讓環境多一點喘息,朝低碳永續家園邁進。
試試看以下的綠色行動,打造屬於自己的綠色健康路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