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辛丑年—跨出舒適圈的12項改變】打造屬於自己的新生活綠色路徑

圖/蕭伊彣繪製

文/盧心嵐,2021.10.06

在臺灣,每天出門幾乎都會經過車水馬龍的巷道,對於汽機車的喧囂以及空氣中的廢氣,我們早已習以為常,不過,你知道這些廢氣是使臺灣人減少壽命的隱形殺手之一嗎?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的統計,臺灣的空污來源五成是工業排放、二成是境外霾害,另外三成則是來自於汽機車的廢氣。研究指出空污中的指標PM2.5(AQI)除了在呼吸、心血管及神經系統會造成不良反應外,同時還會增加致癌的風險。2018美國《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也指出,PM2.5使全球人類預期壽命平均減短2年。如果要降低環境中的空氣污染,就需反思自身的交通模式,並以綠色行動代替自用車的使用率可能為最直接的方式!

根據交通部109年的調查顯示,我國民眾外出方式在私人機動運具的占比高達七成,而使用公共運具僅占整體的16%,如果再仔細看各縣市的比例,除了公共運具網絡較發達的北北基及桃園之外,其他縣市使用公共運具的使用率皆低於10%,可以發現考量到交通的便利性,大眾普遍還是以私人機動運具作為首要選擇,離綠色城市目標還有一大段的距離。相較於國外,1992年9月22日推行的「國際無車日」活動,以公共運具、自行車或步行替代私人機動運具,獲得許多國家熱烈的迴響,而在2000年時正式被歐盟納入環保的政策當中,至今仍有多國響應。

“附註:
1.私人機動運具:機車、自用小客車
2.公共運具:捷運、公車、臺鐵、計程車、交通車、長途客運、復康巴士
3.非機動運具:步行、自行車、公共自行車”

其中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在城市發展的同時,雖然交通便利性提升了許多,但環境中的空氣污染及噪音污染也隨之增長,或許在我們享受便利的同時,也可以思考如何轉換一種交通方式,能讓環境多一點喘息,朝低碳永續家園邁進。

試試看以下的綠色行動,打造屬於自己的綠色健康路徑吧!

撇步一|綠生活起頭式-走路當運動!

多多走路帶來的好處甚多,如果路程在15分鐘以下,不如考慮以步行來代替汽機車的使用吧!根據專家的研究,每天步行30分鐘或走10000步,就能為自己的身心靈帶來許多的好處,不只可以減緩慢性疾病、保持心血管的健康、也會刺激大腦分泌快樂嗎啡,讓自己由內而外越來越健康。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沒有多餘的時間運動,不如就以走路通勤代替,可說是維持體態最入門的運動選擇,又有助於釋放壓力、消除緊張。

撇步二|綠生活圈的交通首選-自行車

自行車為短程交通工具的最佳首選,對於身心健康的好處也非常多,除了可以強化心肺功能、保持系統的敏捷度之外,也能預防大腦的老化。如果培養每天20-60分鐘的騎車習慣,還能增加我們的肌肉耐力、也有助於燃燒脂肪。而許多的城市中都有公共自行車的租借服務,像是Ubike微笑單車,如果持雙北公共運輸定期票還提供30分鐘內免費租借,讓我們對綠生活的選擇更為親近。

撇步3|通勤族的一日綠生活-大眾運輸工具

我國大眾運輸工具的使用在通勤上班與上學的占比最高,如果在一個走路與騎自行車都不方便到達的距離,那大眾運輸工具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僅可以減少自用車在加油以及停車上的成本,也能大幅減少廢氣的排放量。政府也積極推動大眾運輸優惠,例如雙北公共運輸定期票,每月$1280可無限次數搭乘捷運及公車,對通勤族來說可以省下不少的花費,又能低碳環保愛地球,一起來響應共乘的運輸模式吧!

交通部已將推動「綠運輸」作為當前重要的政策之一,當我們擁有對環境友善的意識,日常中的綠色行動也可以變成習以為常的事,以走路或騎腳踏車的方式替代汽機車,享受較慢一點的步調,我們也可以發現不一樣的風景,好好欣賞這座城市,創造屬於自己的綠色路徑,朝綠色家園邁進!

|參考資料

|作者

喜歡享受人生體驗一百種生活,希望可以將知識與養份化為文字的力量,傳遞有溫度的內容。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