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急著沮喪。此次報告較新的觀點中,提醒各界關注甲烷(CH4)這種溫室氣體,呼籲各國針對甲烷採取「強烈、快速且持續減量」的行動,部分專家也表示,降低甲烷的排放量可能是我們在2040年前能延緩全球升溫達1.5°C臨界點的唯一辦法,並且還有機會改善空汙狀況。
甲烷對溫室效應的影響僅次於二氧化碳,同時也是形成空氣污染物地面臭氧的關鍵成分。同單位量的甲烷對溫室效應的影響為二氧化碳的80多倍,但對人類值得慶幸的是,二氧化碳的壽命約為1,000年,而甲烷在大氣中的壽命只有10年。也就是說,全球若單純透過減碳達到巴黎協定的目標,預測要到2050年甚至更久之後才能看到對氣候影響的成效,但立即大量減少的甲烷排放量,將有效在相對短的時限內減緩全球升溫速度。
AR6報告指出,在各國致力減碳、減少用煤的同時,雖然長期而言是有益的,但因為空氣中的氣膠[1]汙染物減少,原本會被氣膠反射擋回去的太陽輻射熱,會因此存留在大氣中,短期內地球的溫度將不降反升。然而若能快速減量甲烷,它在短期內的降溫作用不僅可以和因氣膠污染下降所引起的暖化效應相抵銷,也能削減全球表面臭氧來改善空氣品質。這也是IPCC歷年報告中首次提及升溫與空污關聯性。
但這並不是專家第一次提出減少甲烷以減緩全球升溫的建議。今年五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的報告就明確指出,緊急削減甲烷排放,估計有機會在2045年使全球降溫0.3°C,為我們在面臨更巨大的災難前再多爭取一點點時間。
許多研究陸續指出,近幾年大氣中的甲烷濃度正快速增加,就算是這兩年因新冠肺炎疫情人為活動減少,使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但甲烷的排放量卻沒有因此降低。全球主要人為甲烷排放源為頁岩氣、天然氣在生產與運輸、儲存時嚴重的管線洩漏問題。另外,農牧業和廢棄物掩埋也是高甲烷排放的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