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圖書館​

【關於公民科學講座】

期許公民一同認識環境、主動思考,藉以提升環境素養,藉此聚集公民的力量一同善待環境,透過講座,創造分享經驗、交流和討論的平臺。

多方面觸及環境議題

針對公民科學與環境相關議題,景澤策畫了一系列講座,邀請學者專家前來分享,主題從生物的知識到農業與環境的課題;藉由不同專業者的分享,帶領民眾思考人與環境之間的依存關係。

以講座匯集公民的力量

自2016年11月舉辦第一場環講座以來,約有3百多人次參加,其中有學生、不同行業之從業人員利用業餘時間前往聆聽,並在會後與講者對話交流,不僅讓本團隊看到公民省思及關注的力量,也期待創造更多交流的機會。

說到北臺灣的海山地區,你會想到哪些地方?位於板橋的海山?還是土城、三鶯地區的海山?在過去的行政規劃上,這些答案都正確,因為海山地區歷經不同時期的整併,因此前後曾納入不同地域。而這個沿著淡水河接續到大漢溪中上游地區的沿岸城鎮,因為產業發展、族群來去,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在過去也深刻地牽動大臺北的發展史。

「我去烏來訪談的時候,有個有趣的故事,」鄭安睎老師指著簡報上的一張舊照片,畫面是一位七十幾歲的泰雅族婦女,「那個阿嬤很有趣,她以為我們是日本人,一下開口是日文,日文講完就變台語,第三個才變中文,我就想說這個泰雅族的阿嬤怎麼那麼厲害。」

「綠蠵龜的『綠』是指身體某個部位是綠色,你們猜猜看是哪邊?」講師郭兆偉詢問臺下的聽眾。「眼睛?」「龜殼?」「因為牠的血是綠色?」大家七嘴八舌地猜測著。「不是,海龜又不是外星人,牠的血是紅色的!」郭兆偉笑著回答,是牠的脂肪。綠蠵龜長期吃海藻,葉綠素堆積在脂肪而呈現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