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光明街折返至新店捷運站,即可看見公車站的後面寫著大大的「BI TAN」,在經過一階又一階的樓梯後,講師開始為我們介紹「瑠公圳紀念碑」。
瑠公圳為早期大臺北地區龐大的水圳系統,是郭錫瑠先生到臺北開墾,為了要灌溉農田於1940年打通。其中,最多人提出的疑問是:「瑠公圳紀念碑位於新店,那臺大的瑠公圳又是什麼呢?」講師在這次的走讀活動釐清,「臺大的瑠公圳並非完全正確的位置,它只是一小部分的支線。」
紀念碑前面有水門,此門為早期灌溉使用的正式水門,後來因水位下降又多出了一個「偽水門」(紀念碑正下方位置的水門,為非正式水門),為何水位會下降呢?講師為大家解說以下各種原因:為灌溉農田挖掘的瑠公圳及引流渠道、1940年代開始,因台北產業結構改變,農田逐漸改為建地,導致抽水機不再使用、做為臺北都會區「長期」水源而興建的翡翠水庫等等。
繼續前往瑠公圳親水步道,印入眼簾的是乾淨的水質、寧靜的住宅區、美觀的植物造景,但以前的它並非為此模樣。講師說明:「水位下降以後,瑠公圳曾有段時間為汙水,後來因政府復育計畫才改造成現況。」「但其實汙水只是被藏起來而已,就在現址的正下方。」只能說講師的走讀內容實在是令人震撼之餘,又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