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共好專題

【與河共好】新店溪中上游願景共學,創造流域知識與議題的交流

作者 / 林司秦、蕭中南、陳宇涵、林昕潔,2022.7.28

攝影 / 張懿文、董婉儀

新店溪為淡水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中下游流經人口居住密集的都會區域,而中上游則在大臺北地區水資源供應及水力發電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新店溪提供人們豐富的生態系服務,與大臺北地區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但我們對於新店溪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新店溪中上游一景
新店溪中上游一景。圖 / 林司秦提供。

│流域共學的開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提升,人們對流域環境的土地和水資源需求逐年增加,臨河邊際土地的使用加上氣候變遷極端洪水事件的挑戰,促使政府單位進行高強度的防洪工程規劃,民生用水的增長及都會區電力需求也促使相關水利工程的興築。上述情境無論在新店溪流域或其他河川都有類似的狀況。隨著當代永續發展的觀念興起,人和水之間的互動關係除了硬體工程思維,也漸漸回歸水與文化的連結,相關河川教育的推展也逐漸受到重視。

新店溪除了擁有多樣的自然環境資源,也有著深遠的人文歷史發展脈絡。為了引動民眾對於相關流域環境或治理議題的關注,創造一個讓新店溪流域的居民以及關注此地的民眾能互相交流的平台,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以下簡稱十河局)在7月24日,於新店崇光社區大學辦理「新店溪中上游願景共學工作坊」,透過主題分享及議題歸納,從治理工程規劃、地形學觀點、文化脈絡傳承等三方視角檢視新店溪的議題或環境背景,再從工作坊集結民眾意見與政府資源,共同正視新店溪流域人文與生態問題。

│新店溪中上游的未來治理方向

為了保障沿河兩岸的居民及相關設施不受洪患威脅,政府單位過往已針對新店溪流經的都會地帶提出許多治理計畫。然而在民國104年的蘇迪勒颱風侵襲下,新店溪中上游河段所發生的淹水事件、設施損壞、原水濁度飆升等情況,都讓人們深刻體認到極端氣候帶來的挑戰。因應中上游河段防洪治理的需求,近年十河局針對新店溪流域進行治理計畫的相關規劃與更新,本次共學首先由十河局規劃課的江工程員開始,說明新店溪中上游治理工程規劃。

江工程員從碧潭開始往上游說明,一路從青潭、灣潭、直潭、塗潭、屈尺、廣興到龜山及烏來,進行了未來的治理方向介紹。江工程員提到,一些高風險區域規劃未來會以堤防護岸的設施保護,但相關工程建設仍會聽取在地民眾的意見,協調出公私雙方的共識。例如在烏來的治理經驗,便是經過與在地居民的溝通討論後,協調以較低的重現期洪水量設計堤防,並且增加疏散規劃等非工程措施加以輔助,盡量在工程與居民權益間取得平衡。

江工程員說明新店溪未來設計治理工程內容
江工程員說明新店溪未來設計治理工程內容。圖 / 景澤創意提供。

│從地形特徵看環境潛在的風險

接續治理計畫的相關分享,景澤創意的林副研究員從地形特徵的角度帶大家看環境潛在的災害風險,林副研究員藉由「BIG GIS巨量空間資訊系統」上公開的「地形特徵圖:木柵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特徵圖」進行說明。地形特徵圖是以不同的圖徵表現指示環境中各異的地形,藉由視覺化的呈現讓大眾可以更直覺的了解地形構造。

分享中提到,地形是由各種內外營力的作用而形塑的結果,當這些自然的作用力急劇影響到人,甚至造成生命財產安全的損失,就形成災害。若能指認出這些地形特徵,就能暗示此區可能會受到什麼地形作用力影響,進而找到具有潛在災害風險的區域,讓民眾對於防災概念有更全面的理解。而新店溪中上游從灣潭到龜山一連貫的曲流河道與周邊地形,也展現出地方獨特的地形演育故事。

林副研究員透過地形特徵圖介紹新店溪中上游的環境特色。圖 / 景澤創意提供。
林副研究員透過地形特徵圖介紹新店溪中上游的環境特色。圖 / 景澤創意提供。

│傳承織路水文化:織路人與新世代的凝視

主題分享最後由新店崇光社區大學江主秘以「傳承織路-烏來部落泰雅族織藝傳承紀錄片」作為尾聲。文化的傳承除了以世代間語言傳遞之外,還需要有對文化價值的認同,以及對土地倫理山川地景的深刻體驗。泰雅族的文化與知識與溪流緊密相連,其族群的歷史記憶藉由吟唱傳頌,而編織也是泰雅族重要的文化底蘊。

江主秘分享,這支紀錄影片的製作是希望以人文為本,試著在工程計算角度以外的出發點來看待水文,希望能創造一個「大家都聽得懂的水」,讓水和生活與教育結合,透過這支烏來織布文化傳承的影片,以呼應水與文化之間的關係。

江主任秘書分享水與原住民文化傳承
江主任秘書分享水與原住民文化傳承。圖 / 景澤創意提供。

│議題指認與討論,灣潭重劃與新店渡文史保存

藉由主題分享,大家對於新店溪流域有更多不同觀點的認識。而新店溪在近10年期間亦發生許多受到關注的事件,例如:碧潭堰重建、翡翠水庫原水管興築、治理計畫更新、灣潭市地重劃、新店渡文史保存等,現場也有民眾補充近期備受關注的南勢溪上游越域引水。這些事件包含了工程、地方發展與防洪安全、水文化等面向的議題,都亟需公眾參與討論,接下來便是邀請與會民眾們一起進行議題的收斂與討論。藉由「急迫」、「重要」的歸納,現場與會者們以「灣潭市地重劃」和「新店渡文史保存」為優先討論的面向。

藉由「重要」、「急迫」的收斂,歸納現場與會者們在意的議題
藉由「重要」、「急迫」的收斂,歸納現場與會者們在意的議題

藉由「重要」、「急迫」的收斂,歸納現場與會者們在意的議題。圖 / 景澤創意提供。

灣潭位於新店溪左岸,過去水運時代是渡船銜接的重要交通樞紐。民國90年當地成立「灣潭自辦市地重劃區重劃會」,欲將灣潭地區打造成高級住宅區。雖然一開始通過環評審查,但在107年時卻被判定違法,在重新調整規劃後,於110年再次通過環評。然而對於灣潭重劃,大多數參與民眾抱持疑問。除了擔心高樓建立後會遮蔽自然美景、增加下游洪災風險,也質疑在重劃區建設堤防與橋梁的相關規劃,後續建商是否會持續負擔維護工作與花費。

對此與會者提出或許可先要求建商將堤防、橋梁等基礎建設完善,再著手住宅區興設。民眾也提出,或許可由十河局訂定規範,約束建商對堤防維護的承諾,例如由十河局計算相關的維護費用,再要求建商在重劃前先提供這筆費用委託十河局代為管理。最後民眾也期許將這些意見彙整起來,形成一個輿論壓力,讓更多人了解附近居民對於灣潭開發案的想法與疑慮。

與會者分享灣潭市地重劃議題討論成果
與會者分享灣潭市地重劃議題討論成果。圖 / 景澤創意提供。

而新店渡為目前全臺唯一的人力擺渡,過去是新店與灣潭之間往返的重要工具。隨著陸運交通興起,乘船需求逐漸降低,但新店渡仍持續往返新店溪兩岸,提供地方居民交通之便,也維繫在地與水相連的文史記憶,「擺渡文化傳承」的重要性為與會民眾所重視。民眾分享目前擺渡人為家族傳承,雖有區公所的固定收入支持,但仍需盡快培育延續此傳統的新生代。有划龍舟經驗的民眾建議,由於碧潭是龍舟訓練的良好場地,常有隊伍進行申請訓練,或許可融合新店擺渡歷史發展教育活動,吸引相關族群接觸、了解進而推廣新店渡文化。民眾也提出透過群眾募資,舉辦非常態性體驗活動,如乘船結合各渡口導覽,在不影響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吸引民眾了解當地流域文化。而推動渡船文化之外,也同時要加強水域安全教育,更能相輔相成。

從新店渡文史保存的討論延伸,與會民眾談到除了單點式聚焦討論之外,也應以較大尺度全面盤點新店區域的文史、觀光資源,包含與政府機關、地方人士溝通協調,在私人產權和文史資源開放間取得平衡,最終也希望能達成文化保存的完整性,培養生態或觀光旅遊的潛力,鼓勵更多人關注相關議題。一位參與討論的高一學生認為,同儕感受水文與日常生活距離遙遠,且多數對文史資料和議題較無興趣,若以日常生活作為出發點開始,留意生活中的遺跡文化,或許能形成親近感並引發學習興趣。

與會者討論新店渡文史保存議題
與會者討論新店渡文史保存議題

與會者討論新店渡文史保存議題。圖 / 景澤創意提供。

│凝聚在地河川守護意識,促成公私對話交流

「新店溪中上游願景共學工作坊」透過主題分享以及議題指認,帶起與會者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與關注,統整民眾關心的議題進行討論,並且促成民眾及十河局之間的對話。民眾期許這些聲音能夠形成一定的輿論力量,讓民眾的參與能真正影響決策執行,也期待公私協力的合作與地方資源能連結起順暢的交流平台,一同為新店溪流域的環境永續努力。

開啟新店溪流域共學,建構河川事務的交流
開啟新店溪流域共學,建構河川事務的交流。圖 / 景澤創意提供。

|作者

努力走出舒適圈,嘗試新事物,喜歡走入山林接觸自然,思考人地互動關係​。

蕭中南

小時在田野打滾的記憶,讓我對大地有著深厚的情感。期許以數理角度揭開自然環境的另一層面紗!

陳宇涵

熱愛旅遊與聆聽各種人的各種故事,享受逐漸認識世界的感覺,希望成為溫柔且堅強的人。

林昕潔

藝文愛好者,喜愛展覽與大眾的互動關係,運用文字記錄生活軌跡~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