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流域創生專題】新店光明街老店專訪——萬大傢俱行

文/何雨潔,2022.11 攝影/何雨潔 日前我們拜訪了在光明街上的陳外科醫院,爾後在查找相關文獻與撰寫文章的過程當中,發現光明街之於新店地區的社經發展相當重要。 長久以來,光明街是新店地區重要的交通匯聚地,新店渡、萬新鐵路、北宜公路起點與公路局新店站等交通建設皆匯聚於此處。 這次,我們進一步與光明 […]

【都市森林】臺北森聲不息:你以為的森林 不是你以為

富陽自然生態公園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富陽街底,由於過往長期受到軍事管制,而免於人為開發破壞,維持了百年的山林生態景觀。園內林相豐富、充滿蟲鳴鳥叫,是座臺北市中難得的生態樂園,亦成為都市人們假日休閒放鬆的好去處。但你可曾想過這樣生機蓬勃、令人療癒身心的森林環境,竟非法理上所認定的「森林」?在這夏日炎炎、年高溫不斷突破歷史新高的現在,人與環境的議題迫在眉睫,森林究竟如何認?又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怎麼樣的影響?讓你我一同探個究竟。

內河港編織的臺北記憶《域見:淡水河的流轉歲月》特展

文 / 李宗錡,2022.08.26 由臺北記憶倉庫主辦的流域創生特展【域見:淡水河的流轉歲月】,八月份在臺北記憶倉庫二樓開展,展覽透過多個展區,引導民眾順著時間的流動,回顧淡水河流域過去興旺的流域發展史,鼎盛至沒落,竹筏的興起至陸運網的編成,喚醒過去的臺北。 第一個展區加註了我們對淡水河的印象,於 […]

【與河共好】邁向流域共學,三峽河在地能量的串聯

座落於臺北盆地西南一隅的三峽,由大漢溪的支流三峽河涵蓋全境,因此孕育出獨特的自然地貌、人文歷史與產業結構。隨著工業發展加速,河川遭受廢水與垃圾污染;氣候變遷下極端事件頻率增加,颱風挾帶的洪水掏空路基且直撲堤防,威脅民眾安全。

羅力導演 貢寮土地開發案專題報導

2011年 ,「東北角改善庶民計畫」以貢寮區台2線沿線作為示範區,預定徵收102.56公頃規劃為都市計畫區,包括8公頃丙種旅館、建地以及學校等公共設施。

計畫說明會當天,擠進了大批抗議的民眾,文秀坑地區上百名農民甚至在農忙之餘,在當地里長、社區理事長帶領下,一同拉起布條向政府抗議,在群眾的壓力之下,營建署不得不作出不強行徵收的承諾。

羅力導演 綠島專題報導

「當乘風破浪已成過往,可曾有人在意乘載著經濟發展的船隻沉睡何處?當船隻的安息正壓迫著海洋生物的棲身之地,誰來傾聽牠們的痛苦悲鳴?」

綠島的生態隨著近年來觀光的迅速發展,濫捕與沉船造成沿岸的珊瑚礁生態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困境,羅力導演藉由《綠島新視界》為當地的生態發聲,透過拍攝紀錄片的手法,喚起人們對海洋議題的注意。

【2022新北濕地藝術季】分享會三:寓教於樂,環境教育實作體驗(操作者 / 吳思儒)

文 / 李宜蓁,2022.02.09  攝影 / 張懿文 你知道河畔的植物觸感如何?水裡的昆蟲長的如何?水的本質測驗起來又是如何嗎?這天,我們隨著策展人吳思儒及景澤團隊專業的環境專員,在新北大漢溪人工濕地一同體驗了環境觀察與檢測的實作工作坊。1/8開幕的新北濕地藝術季提供接觸自然、欣賞環境及觀賞藝術 […]

【2022新北濕地藝術季】跨域對談系列講座一|憶起失落的板橋母親河,枋橋文化協會的文史尋根路

文 / 蔡昕縈,2022.02.09  攝影 / 簡翊真 新北濕地藝術季跨域對談系列講座第一場,邀請「枋橋文化協會」理事長莊文毅與觀眾分享,一次海外出差的經驗如何影響、啟發他走上尋根溯源之路,注意到家鄉板橋那條早已被世人遺忘的母親河——湳仔溪。過程中也聚集了一群希望透過文史教育,替人們找回對家鄉土地 […]

【2022新北濕地藝術季】跨域對談系列講座二|相信滴水可以穿石,為環境發身的表演藝術之路

文 / 蔡昕縈,2022.02.08  攝影 / 簡翊真 新北濕地藝術季跨域對談系列講座第二場,邀請到「舞蹈生態系」藝術總監彭筱茵,與觀眾分享她以身體與濕地對話,用心感受濕地之美的經驗。因為從小熱愛自然與舞蹈,喜歡和不同的人與萬物共舞,大學從農藝系畢業後,彭筱茵便踏上了舞蹈創作之路。謹記「澳洲現代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