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臺北記憶倉庫這個場域除了致力於推廣及分享歷史、並以「流域」、「山林」、「族群」與「城市發展」等主題為核心,希冀能透過空間的演變,講述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生活軌跡和文化發展脈絡,讓人們透過展覽、活動與文字紀錄,共同描繪臺北的過去與現在。藉此創造一個能一能夠匯聚不同世代與背景的交流平臺,同時也持續收錄著當代人的臺北故事,成為城市記憶的收件處。
許多老臺北人經過這裡,就能憶起舊時的街景,記起當年中華商場的熱鬧,漫步於琳琅滿目的電子產品、漫畫店與唱片行,或是在建成圓環的小吃攤前排隊,只為了一口難忘的美味,如今只停留在記憶裡的——氣派的建新百貨、步行到西門町的中華大戲院看一場黑白港片、衡陽路書街的書店裡挑選一本已經泛黃的舊書……。
而對年輕世代而言,對這棟紅磚建築可能沒有太多既定印象,他們成長的台北,已不再有過往老臺北人心中湧起的那些記憶。然而,透過這個地方,他們可以回溯歷史,認識這座陪伴自己長大的這座城市,過去曾有什麼樣的故事。同時,這個世代也正在創造這個時代的回憶,繼續締造著臺北故事的下一個篇章。
而臺北記憶倉庫希望這裡不僅是一個保存過往城市記憶的地方,也是承載著當代經驗的一個場域,所以於館內角落的一隅,展開了一個特別的小活動,邀請所有造訪這裡的人,寫下屬於自己與臺北的故事——這些故事沒有固定的形式,可以是一段回憶、一句話、一張圖,甚至只是當下的某個簡單的感受——收錄著來自不同世代、不同國度的聲音,藉此累積、延續這座城市豐富的文化底蘊。
而這些看似平凡的隻字片語,也拼湊成一幅幅豐富而生動的城市記憶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