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模式到在地應用——台灣氣候資料的現況與挑戰
撰文/吳思儒 一、前言:資料豐富,正逐步融入生活 想像科學家預測的2050年台灣夏日天數,幫助農民優化種植面對未來氣候,或讓城市居民可以得知未來推估洪災的規模,這些不再只是遙遠數字,而是即將面對的未來。 「氣候變遷」已融入國土安全、經濟韌性與日常適應。全球氣候模式(Global Climate Mo […]
撰文/吳思儒 一、前言:資料豐富,正逐步融入生活 想像科學家預測的2050年台灣夏日天數,幫助農民優化種植面對未來氣候,或讓城市居民可以得知未來推估洪災的規模,這些不再只是遙遠數字,而是即將面對的未來。 「氣候變遷」已融入國土安全、經濟韌性與日常適應。全球氣候模式(Global Climate Mo […]
撰文/吳思儒 氣候變遷的調適工作,從來不是只有政府工程或企業投資能解決的技術問題;它更依賴市民的觀察、經驗與行動。為了更貼近真實需求,台北市政府環保局於2025年舉辦 12 場地區工作坊,邀請各行政區的居民分享他們在面對高溫與強降雨時的生活感受與疑問,並共同討論實際可行的改善方案。超過 400 人次 […]
撰文/柳婉郁、張培均、張雅鈞 氣候變遷導致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與強度升高,進一步增加乾旱與洪災對農林業的威脅;地球人口大量成長致使食品、飼料、纖維與能源等需求增加,提升結構性用水壓力,進而加劇水資源競爭,以及水資源短缺與乾旱發生的風險;全球都市化的防洪與減災的需求,不僅壓縮農業用地亦加劇部分地區的 […]
&nb […]
&nb […]
撰稿/楊淳 2025.3 🌱 青椒聚落的誕生:屬於青少年的共創運動 在臺北市的大同區,由多個關注青少年發展的團體的長期合作與串連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平臺——「青椒」,其源頭可以回溯至數年前在大同區舉辦的青少年工作坊。當時,市政府邀請各青少年相關機構共同討論如何改善青少年發展環境。然而,這類工作坊時常流 […]
撰稿/楊淳 2025.1 |百年山林的縮影 :展覽概述 由臺北記憶倉庫於2023年策劃的《碳尋木時光》主題特展,以前導展揭開序幕,藉由講座與地圖圖資,去回溯不同時期的政策如何影響臺灣山林資源管理的模式、開發思維及策略的變化,以此介紹臺灣山林資源與木材產業的發展。今年四月,展覽接續於臺北記憶倉庫二樓展 […]
撰稿/王毓婷 編輯/楊淳 2024.11 |乾旱記憶——等待雨水的日子 你還記得上一次缺水的情景嗎?臺北地區上一次嚴重的乾旱事件發生在2002年,當時實施了「供4停1」的限水措施,歷經了54天限水的日子。時間過了十九年,對許多人而言,這段經歷興許至今仍歷歷在目,但對於更年輕的一代,由於乾旱事件相對其 […]
撰稿/吳思儒 編輯/楊淳 圖片/吳思儒 2024.11 |城市的無名英雄:城市樹木的主要益處 想像一下,在酷暑的夏季走在城市裡,炎熱的水泥地面讓人寸步難行。然而,樹蔭下涼爽的空間成為了逃離酷熱的避風港。城市裡的樹木——不僅僅是美麗的裝飾,它們是我們對抗氣候變遷的前線士兵。除了日常中為人 […]
撰稿/王毓婷 編輯/楊淳 2024.10 |氣候變遷衝擊加劇!社區自主調適成關鍵💡 臺北市大同區國慶社區發展協會於2024年9月18日,舉辦了「氣候變遷議題工作坊」,旨在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全球性挑戰,透過社區自主的方式,邀請社區居民共同探討調適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