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跨出舒適圈的12項綠色改變】今晚我想來點,自家蔬食料理!
圖/蕭伊彣繪製 經歷了一年多的疫情,我們快速改變並適應了許多新日常:用餐時更多人選擇外帶、外送,工作改採線上會議,以線上課程獲取新知,更頻繁的線上購物等。當年因為一隻海龜影片引發的減塑風潮,因為疫情影響,防疫優先的考量下,一次性容器的消耗量在去年遽增(依環保署數據顯示)。 今年農曆參月適逢地球日,也 […]
圖/蕭伊彣繪製 經歷了一年多的疫情,我們快速改變並適應了許多新日常:用餐時更多人選擇外帶、外送,工作改採線上會議,以線上課程獲取新知,更頻繁的線上購物等。當年因為一隻海龜影片引發的減塑風潮,因為疫情影響,防疫優先的考量下,一次性容器的消耗量在去年遽增(依環保署數據顯示)。 今年農曆參月適逢地球日,也 […]
臺北北門響應關燈,於活動當晚八點三十準時熄燈。 響應全球環保盛事「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荒野保護協會在3月27日於臺北記憶倉庫戶外廣場辦理「為地球留下那一點綠」系列活動,邀請大家從關上不必要的燈做起,現場估計參與人數達800人次。晚間八點半至九點半的關燈重頭戲,臺北市以北門(承恩門) […]
每年三月最後一個週六晚間八點三十分至九點三十分,為世界性的「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活動,藉此呼籲在全球氣候緊急下,每個人都有改變世界的能力與責任。荒野保護協會自2010年起便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合作,主辦在臺的關燈活動。今年響應的關燈建築標的,串聯了臺北北門廣場周遭歷史建物,包含臺北 […]
圖/蕭伊彣繪製 最近爭議得熱火朝天的大潭藻礁議題,你參與了嗎?濕地保育、綠電、空汙、減塑、海廢,每一項都是與你切身相關的環境議題。沉默,等於拱手讓他人替你表達意見。除了理解、轉發議題資訊,你知道你能做的其實更多。 我們可以: · 認養一座森林:以信託方式認養一座富有生機的土地,讓它長長久久不因所有人 […]
【蘇珊專欄】英國外來東方灰松鼠成入侵種:人為干擾為主因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前,如果正計畫著去英國旅行,在搜尋景點時或許會發現旅遊指南上,細數倫敦哪些公園是餵松鼠的勝地,可見圓滾滾的松鼠非常受到觀光客歡迎。 然而,這些在英格蘭公園綠地中常見的東方灰松鼠 (Sciurus carolinensis […]
渡過震盪的庚子年,疫情危機,讓更多人正視我們和自然關係的嚴重失衡,全球暖化的惡性循環,已從健康、棲地、糧食、用水等全方面影響這個星球上所有生靈。扭轉氣候危機的行動像理財對於某些人來說ㄧ樣,讓人腦後隱隱作痛不想面對,但事實是,我們應該要馬上、現在就開始,做個人與組織能進行的所有行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KPBDiTgVfI&list=PLLTJZ0Cj5Lfr0jpVr1afOwiJrW9VajQp-&index=3 臺灣島⾼溫多雨的氣候環境,造就了豐富的⽣物多樣性,及多元的山林型態。豐富的山林資源,除了是早期原 […]
|臺灣人的第一口啤酒,是馬尿還是藥? 1860年代臺灣開港通商,便有進口啤酒的紀錄。日本時代,喝啤酒的習慣逐漸在臺灣普及,許多日本進口啤酒也隨之引進。當市場需求增多,政府便有了興建啤酒廠的念頭。1919年「高砂麥酒株式會社」(1975 年改為建國啤酒廠,即今台北啤酒工場)成立,是當時第一也是唯一的啤 […]
臺灣島⾼溫多雨的氣候環境,造就了豐富的⽣物多樣性,及多元的山林型態。豐富的山林資源,除了是早期原住民狩獵、採集的生活根基,也吸引漢人、日本人甚至外國人來臺開發。 鄭氏家族來臺灣後,透過武力鎮壓驅離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蘭人原實施「贌稅制」即告一段落。隨著大量漢人湧入,族群間的互動增加,衝突事件也越趨頻繁 […]
臺灣島⾼溫多雨的氣候環境,造就了豐富的⽣物多樣性,及多元的山林型態。豐富的山林資源,除了是早期原住民狩獵、採集的生活根基,也吸引漢人、日本人甚至外國人來臺開發與貿易。 17世紀初,荷蘭東印度公司來到臺灣,發現臺灣的「鹿皮」交易具有相當大商業利益。在其統治期間,隨著資經需求越來越大,便透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