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專題生態筆記議題

莫氏樹蛙

莫氏樹蛙

撰稿/陳建志,繪圖/蕭伊彣

攝影/陳建志

編輯/景澤創意團隊,2024.06

莫氏樹蛙/拍攝者:陳建志

莫氏樹蛙/拍攝者:陳建志

   臺灣共有14種樹蛙科的蛙類,共有5種特有種的綠色樹蛙,當中的莫氏樹蛙(Zhangixalus moltrechti)是分布最廣的,在低海拔的樹林、果園、開墾地到兩千多公尺高山針葉林,都可發現牠們的蹤跡。

體型中型的樹蛙,體長約4到6公分。身體顏色為草綠色到墨綠色,會隨環境變深或變淺,背光滑無顆粒,部分個體會有白色或淡黃色小斑點,腹部是白色或淡黃色。眼睛虹膜是橘紅色,腹部側邊和大腿內側的是鮮紅色為底,上面有著黑色斑點。

鮮紅色為底上面有著黑色斑點的大腿內側/拍攝者:陳建志

鮮紅色為底上面有著黑色斑點的大腿內側/拍攝者:陳建志

    通常生活在樹林裡,繁殖季才到水邊活動。在繁殖季,雄蛙常在落葉底下挖一個淺淺的洞藏身,也喜歡躲在水溝旁的石縫、鬆軟的土堆或草根處,有時會爬到樹上鳴叫。
雄蛙有單一的外鳴囊,能幫助發出響亮且具特色,有人形容像火雞的叫聲,雌蛙會被雄蛙的叫聲吸引主動靠近,雄蛙會主動抱著雌蛙的背部,由雌蛙背著雄蛙到合適的產卵地點,偶爾會發生一隻雌蛙和多隻雄蛙同時配對的情況。

交配中的莫氏樹蛙/拍攝者:陳建志

交配中的莫氏樹蛙/拍攝者:陳建志

在樹上的莫氏樹蛙/拍攝者:陳建志

在樹上的莫氏樹蛙/拍攝者:陳建志

多元的鳴叫方式

    許多蛙類會透過鳴叫來傳遞訊息,包括宣示領域及吸引雌蛙,在牠們的繁殖區域中,雄蛙們透過鳴叫展開激烈的競爭。仔細聽莫氏樹蛙雄性的叫聲,可以大致分為慢速及快速的部分,由至少一個慢速部分和幾個快速部分組成,且會根據競爭對手的叫聲特徵來改變自己的叫聲,利用不同的回應策略,來節省能量上的開支,並增加繁殖的成功率。

溫度影響蛙類鳴叫活動

    莫氏樹蛙是一種常見且適應性強的物種,未面臨重大威脅,因而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無危物種,在台灣莫氏樹蛙也未被列入保育類動物,從低海拔至高海拔都可以發現其蹤跡,但研究顯示,在海拔低於800公尺的地區,莫氏樹蛙的鳴叫活動高峰主要發生在冬季至隔年春季;海拔介於800至1,600公尺的族群則全年均有鳴叫活動;而海拔高於1,600公尺的族群則在夏季達到鳴叫活動高峰。鳴叫活動高峰期的環境氣溫大致介於12-20℃之間,但隨著海拔升高而逐漸降低,這可能與莫氏樹蛙的生理耐受溫度有關,使牠們能夠以較低的能量消耗達到最佳的繁殖效能,也有助於蝌蚪的生長。

讓蛙抵家成為認識蛙叫聲的小幫手

      蛙類在監測環境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它們不僅是研究者和民眾了解環境議題的重要指標。每種蛙類都有各自獨特的叫聲,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鳴叫聲會有些變化,在不同的地區也些微不同,因此對於初次認識蛙類的民眾具有難度。若對聽音辨識蛙類有興趣,一款叫做「蛙抵家」的聲紋辨識APP,只要開啟手機錄音功能,AI辨識系統就能辨識出周遭環境中有哪些種類的蛙類,讓一般民眾更容易認識蛙類。

|參考資料

楊懿如,向高世,李承恩(2008)。台灣兩棲動物【野外調查手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柳宗佑(2019)。不同海拔莫氏樹蛙的鳴叫活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研究所。

陳清旗(2004)雄性莫氏樹蛙在生殖競爭中的鳴叫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博士

 

|作者

興趣是自然攝影,喜歡觀察兩棲爬行動物,享受夜晚不平凡的寧靜。

|繪者

畫畫、聽音樂、觀察,用自己的風格轉譯世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