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臺灣加入WTO,因應國際化與自由化,政府廢止專賣制,開放民間釀酒,民營酒廠紛紛成立。而全球知名美、歐、日及其他亞洲品牌也競相投入市場。也因為多方競爭,開拓出更多元的行銷策略,刺激臺灣啤酒市場蓬勃發展。時至今日,進口啤酒品牌已攻下將近25~30%的市佔。
不只進口啤酒,年輕的民間精釀品牌也為臺灣在地啤酒帶來更多可能。相較一般商業啤酒,臺灣的精釀啤酒採用的定義為:年產量少於600萬桶、精釀酒商擁有酒廠75%以上所有權,且除了啤酒的基本原料外,只能添加天然的副原料,並不允許像商業啤酒為穩定口味及產量而使用人工香精等添加物。
臺灣在地精釀的純粹風味,近年也在國際上展露頭角。2009年,金色三麥在東京國際啤酒大賽拿下金賞獎,為台灣精釀啤酒首次獲得國際殊榮。國內市場規模也逐年翻倍成長。讓這些在地精釀品牌充滿魅力的,除了不同種的麥芽與啤酒花排列組合,許多酒廠更巧妙以臺灣在地風味入酒,如水果、蜂蜜,甚至馬告(山胡椒)等香料,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在通路和產品定位上,更發展出深具特色的包裝設計和服務,與市面上的啤酒大牌有所區隔,為當代臺灣啤酒史寫下自由美好的新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