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佔地廣闊,九成以上是丘陵地,環境潮濕、土壤肥沃,適合種植藍染的原料「馬藍」,產量豐足,染布業曾在此有過輝煌的過去,但隨著時代演進,這個產業逐漸式微。直到一九九〇年代,三峽老街保存運動興起,在文資保存與社區營造觀念提升的同時,居民們也開始探尋藍染業與三峽發展的歷史脈絡。
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支持下,時任研究員的馬芬妹到田野踏查,了解馬藍種植特性,並指導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成員學習藍染的工法、工序,希望復興失傳近七十年的傳統技藝。如今「藍染」再次成為三峽的代名詞,也吸引許多年輕人返鄉投入學藝,青出於藍染工坊和三峽藍染遊客服務中心的店長劉永豐就是其中之一。劉永豐從小熱愛繪畫,本想走上美術之路,但作為長子長孫,在家人期待之下,選擇就護理系,課程看似與藝術完全無關,但在實習期間,獲得跟病患大量交談的機會,反而發現自己很喜歡與人對話,因緣際會來到鶯歌陶瓷博物館擔任志工,繞了個彎再次接觸藝術,沒想到,這一當就是二十多年。
劉永豐從護理系畢業後,沒有隨同儕的腳步進入醫院工作,而是選擇了應徵電子產品公司夏普公司的業務職位,專注於投影機的銷售。憑藉出色的表達能力,僅僅幾年,他便升遷為產品經理,隨著優異的業績和穩定的客源,他開始思考如何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於是決定返回故鄉創業。當老闆後,他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利用這段時間參與三鶯社區大學的課程,重新認識故鄉三峽的人文歷史,也開始接觸藍染這項傳統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