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野共生》圖輯發表 知識轉譯搭建工程與生態間對話橋梁

紅外線自動照相機拍到臺灣野豬攜家帶眷漫步於整治多年後的南投白石牙野溪溪床。圖 / 林務局提供 林務局於本月25日發表《與野共生:國有林區治理工程友善生態圖輯》,該書收錄十六個該局兼顧人民安全與生態保育的工程案例,包含臺中八仙山林道營造保育類黃胸黑翅螢棲地、宜蘭出水溪近自然工法固床工等經典案例,希望讀 […]

光明與黑暗相遇:古蹟該不該在夜間打燈?

每年三月最後一個週六晚間八點三十分至九點三十分,為世界性的「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活動,藉此呼籲在全球氣候緊急下,每個人都有改變世界的能力與責任。荒野保護協會自2010年起便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合作,主辦在臺的關燈活動。今年響應的關燈建築標的,串聯了臺北北門廣場周遭歷史建物,包含臺北 […]

直線、方塊與圓圈:日治時期的臺北市區改正計畫

刊出日期:2020.10.14 撰稿/葉馥瑜,繪圖/蕭伊彣 校對/景澤創意團隊 當年漢人移民臺灣後,城市聚落多半沿著河川、流域與水路發展,從鄰海港埠開始,陸續往內陸平原開拓農田,沿線形成農村和物產交易的市集,延展出街區地盤與家族勢力。一八八四年,臺北建城,城內、大稻埕和艋舺三大街區聚落因經濟活躍,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