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專訪|噗啾社藝術團隊:用作品談自然與人的交匯之美

撰稿/蔣采菲,攝影/吳思儒

編輯/景澤創意團隊,日期/2023.10

《巛巢》:結合自然環境的藝術創作

噗啾社藝術團隊成立於《浮州走走》共同創作,團名取自浮洲的臺語諧音,由蔡心恬、莊子醇、陳怡玲和范姜子珈四位來自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的成員組成。

團隊以自然為靈感,不斷探索人類和自然之間的關係,透過藝術建立聯繫,作品名為「巛巢」,是她們對濕地的獨特詮釋,這個名稱包含了匯聚的意義,旨在創建一個讓自然和人匯聚的空間。

團隊在濕地特殊的環境中感受到自然界的生物和人類常常匯聚在一起,因而獲得啟發,希望透過作品創建一個空間,讓人與人、生物與生物,以及人與生物之間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讓人們的呼吸變得更慢,生物可以在這個空間中安心棲息,人們可以坐下來談天說地,感受大自然。

結合自然環境的藝術創作《巛巢》中的小巢

創作的起源:導覽濕地與自然生態的啟發之旅

創作初期,噗啾社藝術團隊參加了濕地導覽,這個過程讓她們更深入了解濕地周邊的自然生態,後續走訪濕地時,對浮萍生態和紅冠水雞的活潑景象產生興趣,為了保留並延續這種美好的畫面,團隊選擇於擁有浮萍的濕地作為創作場地,以盡量不破壞並結合紅冠水雞的生態習性為發想,將自然元素融入作品中。

作品《巛巢》以「巢」的概念為基礎,將其解構,就像小巢漂浮在水池上(動物的休息空間),大巢屹立於陸地(人的休息空間),看似分離實際上密不可分,象徵巢和巛之間的聯繫。

然而,這是她們第一次嘗試以雕塑的方式進行實體創作,為團隊帶來許多技術上的挑戰,創作過程中不免遇到許多挫折和困難,但團隊攜手克服困難,讓作品得以完成。

結合自然環境的藝術創作《巛巢》中的大巢

未來展望:建立自然與藝術之間聯繫

噗啾社希望參觀者能夠透過親自體驗,理解濕地環境以及大自然和藝術的奧妙。她們相信,觀者將慢慢關注及體驗藝術品的美好,讓作品與社區緊密相連的地景藝術季,相當獨特也值得借鑑,希望其他地區也能參考這樣的創作形式,將藝術融入生活,讓人們享受自然時光,並愛上這次的展覽。

融合藝術和自然,創造一個空間,讓人們深刻體驗大自然的美麗,這正是噗啾社藝術團隊的目標,希望新北濕地藝術季所提供的地景藝術不僅是提供藝術觀賞的場所,更是一個可以與濕地環境互動、體驗和思考人與大自然如何和諧共存的場所,藉此呼籲人們重拾與大自然的聯繫,並以更加關注、保護濕地環境。

|噗啾社藝術團隊

  • 「噗啾」(phû-tsiu)取自「浮洲」的臺語諧音,始於《浮洲走走》的共同創作。成員分別是蔡心恬、莊子醇、陳怡玲與范姜子珈,常關注與思考自然與人的關係,嘗試用人為的方式建立自然和人之間的橋樑,過往的作品也常運用自然的聲音、材質等元素進行創作。

|活動資訊

  • 活動名稱|2023新北濕地藝術季-「匯・聚」
  • 活動時間|2023/10/14(六)-11/19(日)
  • 活動地點|新月橋板橋端 (新海二期人工濕地)
  •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 執行單位|景澤創意有限公司
  • 策  展  人|吳思儒
  • 藝  術  家|(依照姓名筆畫排列)
    • 「匯」—邀件作品
      Lua Rivera、李蕢至、 張國耀、 葉佩如、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Dancecology、 新北市立板橋高中Make4Fun自造實驗室、 藤井 芳則
    • 「聚」—徵件作品
      EchoTaller工作室、 王月瑩、噗啾社藝術團隊、顏可茵

▸ 新北藝術季活動臉書

▸ 新北藝術季活動官網

|作者

蔣采菲(景澤創意x大浪聚 夏季實習計畫)

立志玩遍全世界!

景澤創意團隊

一個以「人」與「環境」為思考核心的創意團隊。由社區營造、環境規劃、環境教育、社會工作、藝術創作、視覺設計等專業成員組成,期盼透過跨領域結合,提出當代城市生活的新觀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