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學苑

『地方』不是一張待被覆蓋的白紙,而是生命傳承和演化的溫床。

透過創造資源、引入人才,打造一個支持生命留存、生長和繁榮的環境,激發地方與生命間的互動,共同探討新的發展策略。
當自然紀錄成為社群共享的資料庫,我們能創造什麼樣的雲端風景?在資料容易取得之後,我們又可以從中取得什麼新觀點呢?講師黃瀚嶢將從調查者與創作者的角度,分享愛自然(iNaturalist)app 的使用經驗與心得
藍碳本身是自然碳匯,同時也是海岸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因此保育藍碳等於同時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碳匯之雙贏策略,也就是自然解方,成本低但效益高,將是未來達成2030年30 x 30目標與ESG企業社會責任不可或缺之標的。
鳥類的觀察不僅僅是現代人的專利,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先輩們,是如何觀察及描述這些鳥類及其行為的呢?
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元好問的雁丘詞、唐玄宗的鶺鴒賦,都充滿著深刻的鳥類觀察。還有哪些詩詞呢,等您來一探究竟。

墳墓在台灣社會一直被塑造成「晦氣」、「恐怖」的形象,但其實墳墓的重要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人類喝茶的歷史悠久,茶的飲用具有休閒及養生的作用,臺灣也是全球茶葉勝產地之一,從19世紀末期就和蔗糖、樟腦並列臺灣三大出口物。

賞鳥是一個老少閒宜,也適合親子共遊的活動,但你們知道該如何賞鳥是最正確的嗎?可是有許多秘訣的!

在這堂課程你除了能學到有關蛙鳴的小知識、賞蛙的標準配備,還能知道新店地區獨家賞蛙地點!

陳外科醫院於1958年開業,1999年熄燈,服務地方將近41年,矗立至今已有65年的歷史。老醫師雖已不在,但醫院卻未因停止營運而改變樣貌,戰後醫院的裝潢及招牌依舊,因屬於醫師私人住宅,只有偶而作為臨時性開放空間時,才有機會一探究竟。戰後醫院林立,醫師與病人之間的關係需要相當緊密才有辦法長久經營,諸如:服務、空間舒適度、價格…等。這樣的條件下讓陳外科醫院有了十分值得探究的價值,也奠定了醫院與地方之間的緊密關係。
碳排元兇-煤炭,曾經是臺灣經濟起飛、轉型的重要基石,由一群為生活搏命的礦工們所支撐。然而,如今卻乏人問津,漸漸被雜草所覆蓋…新店的和美煤礦亦同,它是促使新店區發展的三大煤礦之一,由彰化和美人-林秀卿所經營,1966年因礦災及塌陷而廢坑,2020年則因見證新店發展史、呈現戰後礦坑構造技術而被登錄為歷史建築,而有了修復的可能。

由資深賞鳥專家何一先老師擔任主講者,從最簡單的「什麼是鳥?」開始介紹,由淺入深推動一系列線上課程。
羅力老師是專業的紀錄片導演,他曾經分享他工作經歷中最大的成就感,就是透過引導,讓作品擁有攝/錄影師自己的靈魂。
環境教育線上課程首要主打,邀請到蹲踞青蛙界有16年之久的建志老師,為我們揭開青蛙的神秘面紗 !

Maqaw (馬告),是調和的香料嗎?一個生態政治的觀點
Tqbin (櫸木),是優質的木材嗎?一個對災難的另類思考
Qparung utux(扁柏),是山老鼠的最愛?一個深層生態學的角度

「泰雅人與生態故事」系列講座2,將再次與臺北醫學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林益仁老師合作,規劃以小米,香菇,桂竹與水蜜桃等四種農作來講述泰雅人的食物地景變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