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延燒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切身意識到,大量且快速地破壞生態環境,最終也會危及人類的健康與生存。諾貝爾化學獎得主Paul Crutzen在2000年首次提出「人類世」(Anthropocene)的概念,認為自工業革命開始的短短幾百年間,人類活動對全球環境產生不可逆的巨大影響,嚴重改變了地層樣貌,產生一個完全人為的新地質時期。
萬物的衰長有一套自然運行的法則,在地球生態系裡的所有生物、無生物和自然營力,彼此都是息息相關,當遇到一定強度的干擾仍具有韌性、能自我修復。但當人類活動的影響劇烈到不可逆的程度,在失序的自然中,人類也難逃其難。
每年的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我們是自然問題的解方之一」 (We’re part of the solution #ForNature),延伸了去年主題「師法自然,永續之道」(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的精神,希望我們人人都能成為解決生態危機、積極變革的推動者之一。
本次專題我們從「為什麼要在意生物多樣性?」為起點,進而探討棲地維護和外來種對生態影響的例子,而一般人如你我,又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甚麼貢獻。
希望在理解之後,你會發現,開始行動比你想像中的容易。
(文章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