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蘇珊專欄】人為投食:野生動物保育的兩面刃

日本北海道的丹頂鶴。圖/蘇珊攝於夏日北海道釧原

文/蘇珊,2021.01.08

餵食野生動物是全球性現象,對於試圖減少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的野生動物管理者和政府來說,餵養野生動物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餵食野生動物並不等同於生態保育,事實上,餵食的行為對保育、動物福利和公共安全都會有多方面的影響。不論是刻意還是無意的餵養,都可能對野生動物的個體或是族群造成傷害,例如疾病藉鳥類餵食傳播、改變野生動物行為、增加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促使野生動物對人類過度依賴,或引來不受歡迎的外來種或害蟲。

|保育投食

在動物保育計畫中使用投食方法,主要目的多是幫助族群大量減少或瀕危的物種恢復族群數量。例如1973年起幫助瀕危的模里西斯隼 (Falco punctatus) 的計畫、1992 年使蒼鷹 (Accipiter gentilis) 雛鳥存活率增加的計畫,還有較為國人熟知的北海道丹頂鶴 (Grus japonensis) 的冬季投食,以及為毛腿魚鴞 (Bubo blakistoni) 設置人工漁池以增加繁殖率與減少幼鳥死亡率的計畫等,都包括了保育投食。然而,對野生動物投食很可能會影響微妙的生態平衡。

瀕危的毛腿魚鴞。攝影 / 蘇珊於夏日北海道。
瀕危的毛腿魚鴞。攝影 / 蘇珊於夏日北海道。

|北海道的丹頂鶴保育並非僅仰賴投食

北海道的丹頂鶴曾在20世紀初被認為在當地已經絕跡,然而在1926年開始,陸續在北海道東部發現零星的丹頂鶴。1950年左右因當地農人以玉米餵食,族群慢慢有些微增長,1955年冬天,更開始使用公共資金來餵食丹頂鶴。2015年期間,在北海道各地的投食高達30噸。

北海道丹頂鶴的族群在2014年達到1,500隻。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單純是冬季餵食的功勞,而是長期搭配系統性的科學監測和生態保育教育推廣,其主要棲地釧路濕原更在1987年設為國家公園,加上人工飼養野放技術增進等因素,都是促成北海道丹頂鶴保育成功的原因。而當地因為細緻的保育政策,促進了道東的旅遊產業,保育也融入各式產品,使觀光收益直接回饋當地。

位於北海道釧路的鶴居村因丹頂鶴族群成長,吸引觀光增加當地收益。攝影 / 蘇珊

|餵食後的難題

然而,即使被認為保育有成,北海道丹頂鶴的保育投食措施也漸漸因為族群增長,開始面臨新的問題。例如,冬季餵食場中,鶴群在密集聚集接觸的環境下,很容易受到高致病型禽流感或其他流行疾病傳染,這概念就如同2020年大肆流行的新冠病毒易在群聚中傳播一般。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日本環境省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已自2015年起每年逐步減少投放量以分散鶴群。

Masatomi & Masatomi (2018) 的報告中也提到,隨著丹頂鶴的族群增加與擴散,未來鶴群的保育將面臨更多的難題。例如缺乏遺傳多樣性、繁殖區恐超過環境乘載力、與當地農民的衝突、棲地重疊、與習慣人類後使交通事故增加或撞上電線觸電死亡、棲地劣化且受到族群漸增的蝦夷鹿 (Cervus nippon yesoensis) 族群干擾等。

北海道的蝦夷鹿 (Cervus nippon yesoensis)。攝影 / 蘇珊

人類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幾乎是可以肯定會因此改變野生動物的自然習性。即使在許多保育投食的例子中,確實是幫助許多物種恢復了穩定族群,但福禍相依,餵食野生動物所牽涉的影響在實務上是很難評估的,我們並不能因此假設任一形式的餵食都是在幫助野生動物。

|參考資料

Hiroyuki, I. (2017). Crane on the Rubbish Heap: The Challenges of Continuing Conservation. Nippon.Com.

Jones, C. G., Heck, W., Lewis, R. E., Mungroo, Y., Slade, G., & Cade, T. (2008). The restoration of the Mauritius Kestrel Falco punctatus population. Ibis, 137, S173–S180. https://doi.org/10.1111/j.1474-919X.1995.tb08439.x

Kennedy, P. L. (1996). Effects of Supplemental Food on Size and Survival of Juvenile Northern Goshawks. The Auk, 113(1), 200–208. https://doi.org/10.2307/4088946

Masatomi, H., & Masatomi, Y. (2018). Ecology of the Red-crowned Crane and Conservation Activities in Japan. In F. Nakamura (E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Using Umbrella Species (pp. 83–105). Springer Singapore. https://doi.org/10.1007/978-981-10-7203-1_6

Orams, M. B. (2002). Feeding wildlife as a tourism attraction: A review of issues and impacts. Tourism Management, 23(3), 281–293. https://doi.org/10.1016/S0261-5177(01)00080-2

The Asahi Shimbun. (2020). Planned removal of ‘endangered’ status of crane draws criticism. The Asahi Shimbun. http://www.asahi.com/ajw/articles/13529390

|作者

英國牛津大學動物所博士後研究員。研究專長是國際線上野生動植物貿易以及外來種入侵,對於臺灣鳥類市場也稍有研究。目前與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專注於研究驢皮貿易,探索驢皮貿易與非洲、南美洲和亞洲的野生動物貿易之間的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