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消費者對於為何吃進口中的食物可以分裝販售,但只是塗抹在身上的洗沐用品卻不行感到訝異。目前法規的分析顯示,食品分裝已有許多完整的規範,只要依據相關指示進行標示跟保存就可以進行分裝販售,但洗沐仍被限制在符合標準規範的工廠進行分裝。法律是為保障國人的安全,各項規定有其重要的意義與內涵,但在這個塑膠微粒危害的時代,如何在兩個不同目標間取得平衡,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議題。
所以,若仍在確保消費者購買的品質情況下,訂立不同類型洗沐用品的品管制度,同時研擬出對應介於工廠與一般零售商店的分級場域標準,例如建材、濕度與簡易無菌分裝空間,進行合乎消費者安全的實務管理,未來將有機會創造一個新的環境友善消費模式。
對於各類用品的管制,其實是一個友善消費者的進展,但回到環境視角,大量塑膠包裝的處理後果,卻成為了整體人類發展的隱憂,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雙贏,是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創意,並且在各種實驗行動中落實。期盼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找到一個雙贏的計畫!
2 thoughts on “【吳思儒專欄】減量無悔:從洗沐用品看臺灣裸裝商店與現行法規的衝突與機會”
有點難
因為每年都有新品出現
蠻大部份的人會想買新品
光是舊有商品不同功能香味的產品就很多了
一間店面能放多少種類呢?
油品與米這類商品倒是很有機會成功推廣成裸裝
減塑活動,愛護地球